书法艺术的成熟是哪种书法?

司马思诺司马思诺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谢邀,关于这个问题其实可以看看黄惇的《书法史》和杨浩的《中国书法史——秦汉魏晋时代》,个人比较推崇黄惇的书。 说一个题外话,以前我看过陈振濂的《现代书法论》觉得里面很多观点很新颖甚至有点耳目一新,但是后来再看黄惇的《书法史》发现黄惇在七十年代末就已经提出了同样的观点和看法(比如书中第七章“对‘现代书法’的思考”)。所以我觉得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看一看这两本书,当然如果只是想了解一下的话也可以去看一看陈振濂的这本书,不过其中的一些理论黄惇已经提出过了就不再提了。

回到正题,题主所说的三种风格,其实每一种都是某一个时期的代表,从时间来看,汉隶属于早期书法;魏碑是南北朝以及隋朝时期一种重要的书体,唐楷则盛行于唐代,宋元明清时期以行草见长。 从风格看,汉隶的风格是一种比较方正而且带有装饰意味的艺术样式,其字形结构上已经较为接近篆隶,而隶书与篆书的区别仅仅在于线条中保留了一定的波磔笔意,这是汉代隶书的一种重要的美学特征之一。 而到了东汉末年,由于政治原因,人们开始崇尚儒家思想,在这种背景下,书法家们为了适应当时人们的审美倾向和表达情感的需要创作出了更加具有浪漫情怀和写意精神的草书和楷书。这种风格的形成与当时的文学、哲学都有一定关系,因此我认为这是一种成熟的书法艺术形式,而不是某种书体的衰落。

至于魏碑,它之所以能成为一种独立的书体,是因为它的出现突破了长期以来文人书法的一统天下局面,给后世带来了新的书法理念。但就我个人而言我对这种说法不太认同。因为在我看来,任何一种书体只有在它的艺术内涵得到充分体现之后才算得上成熟了,而这与作者的身份并没有太大关联。 所以我的结论仍然是,这三种书体都达到了一定的成熟程度而不局限于某一时间段或某一部分人。

优质答主

个人理解,书论里所提到的“法”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包含了规则、规律和技巧等一切内容;而“书法”这个概念则是狭义的,特指用汉字书写的文学著作和其他文本书籍的文字表现形式的艺术作品. 因此说"书画同源”而不谈“书道同源”(因为“书道同祖”)是很不恰当的。而且这种对同源的理解也是不对的。

叶枝桥叶枝桥优质答主

楷书从产生到成熟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的产生可以说是由隶书向楷书、行书和平易书体演变的过程中形成的,并且在魏晋时还同其他几种书体并存着。在早期的楷书中还有隶书的若干特征,还不能视为独立的楷书。魏晋南北朝时期,楷书在不断吸收隶书的特点,并且有所变化。特别是魏碑的崛起,标志着楷书的成熟。隋代书法的风格主要还是承北朝书法的遗韵。到了唐代,书法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初唐的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盛唐的薛稷、张旭、颜真卿,中晚唐的柳公权等,都是书苑的精英,他们不仅继承了魏晋法度谨严的书风,而且进一步发展了楷书的风格。

如欧阳询法度森严,虞世南宽和冲淡,褚遂良华美婵娟,张旭狂放纵逸,薛稷瘦硬通神,颜真卿宽博淳厚,柳公权锋芒毕露......各家楷风都是法度兼备,独树一帜。如果说,唐楷代表着楷书在发展史中的高峰时期,那么,颜柳二家楷书又可以称为这种高峰时期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他们把唐楷的风格发展到了极致。

楷书是汉字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它的产生结束了自古以来字形的不稳定状态,从此使字的形体固定了下来,奠定了汉字的基本字形,因此它在书法艺术发展史上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它不仅对后世书体的发展、演变影响极大,并且影响到人们的书写习惯以及审美原则、审美趣味和观念的形成。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