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如何顿挫?
关于“顿挫”,在现代汉语中主要有两个含义:一是指诗歌的音调、音节的停顿转折;二是形容说话、写文章有节奏、有停顿,停而复起,曲折多变。前者是名词,后者是动词。 这两种词义,从本质上说是一样的——都是表示语流中停顿和转折的形态及规律性特征,二者都包含着“停顿”“转折”两方面的意思。
一、“顿挫”所蕴含的两个基本要素 我们先说第一个意思——“顿挫”所蕴含的第一个基本要素是指“停顿”——所谓“顿”就是停止不动的意思,“挫”即挫折抑止,也就是“停顿”之意。它指的是言语动作由于某种原因而暂时停止的情况,是一种短暂的暂停现象,具有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特点。 “顿挫”的第二个重要因素则是体现于“转折”——“顿挫”中的这个“挫”字本身就蕴含着转折之义。如上述释义所示,“挫”有挫折抑止之意,也就是说这种所谓的“折转”是被外力给强行抑制住的一种态势。所以,可以这样理解:当一种动态行进被外在力量突然打断后重新恢复又产生出新的变化时,我们称之为“顿挫”。 “顿挫”一词的关键在于两个方面:一个是“顿”一个是“挫”。
二、“顿挫”与笔法 既然“顿挫”的基本构成单位是“顿挫”和“笔断”两个层次,那么,“顿挫”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衡量一笔好坏的重要标准了。 在书法用笔过程中,“笔断”其实就包含了行笔过程中的顿挫和收笔处的顿挫两种情形:第一种情况下,行笔的动态过程因受到阻碍而被迫中断而产生的停顿称为“笔断”(也称“笔停”)或称“笔挫”。第二种情况则是在结束书写之前对笔锋进行的调整,也叫作“笔断”或者叫“笔挫”。 无论是哪种“笔断”,其基本的书写逻辑都可归结为以下四个阶段:提按、转换、转折、接笔。这四个环节构成了所有笔画最基本的特点及其表现形式。
三、小结 要写出好的笔划必须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明确每个笔划的书写逻辑结构,然后再通过不同的行笔线条来加以表现;其次,在具体运笔的过程中还要注意“疾涩相兼”的规律,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出笔画的“转折、顿挫”之美感! 最后再说一下关于“顿挫”的问题吧——如果能把上面这些内容理解透彻的话,那么对于大家来说已经不需要再去关注太多关于“顿挫”的问题了……毕竟,所有的东西都已经体现在具体的书写流程当中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