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墉书法好吗?
刘墉(1719~1804),号石庵、花道人、香岩居士等,山东高密人,清代书法家,乾隆十六年(公元一七五一年)进士。曾任翰林院侍讲学士 、内阁学士等职。后为嘉庆皇帝师,官至体仁阁大学士。 刘墉是清代中期的著名书画家,与翁方纲、梁同书齐名并世,号称“乾隆三大家”或“刘、罗、何”。论书法,他推崇王羲之、颜真卿,认为学习书法应从二王入手,其行书以颜体为基础,结体略宽而疏朗,布局匀整密致,笔法圆润遒劲,笔画之间多有波折,给人以浑厚稳重之感;在艺术风格上则追求“老辣苍劲”的气势和神韵。他的传世作品颇多,其中比较著名的有《临虞世南破草帖》、《题画诗册页》、《行书论书贴》 (北京故宫博物馆藏)、《行书八言联》(台湾故宫博物院藏)等。 刘墉的楷书学颜真卿多,行书学赵孟頫多,但都融入自己的个性风貌。他擅长行草书,晚年更偏爱大字,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用笔圆润,多作横划,笔划之间多有波折,给人一种老辣苍劲的感觉。据说当时京城的琉璃厂内,出售的很多榜书的匾额都是出自刘墉之手。
刘墉的山水画也有一定成就,尤其喜作雪景图. 据传清朝末年,袁世凯为了拉拢民国大总统黎元洪,曾想送给他一件珍贵礼物-明代的珊瑚顶戴。谁知此事被黎元洪的幕僚张仲仁得知,他对黎元洪说:此物乃前清遗祸之物,万万不可接受!于是设计将袁送的帽子扔进河中,并在河底投下银镖。不久,有人捞起银镖,打开一看里面有一首诗云:“珊瑚只合佩君王,岂合普通百姓家?莫道人间无公道,江山代有才人出!” 这就是有名的“抛帽吟”典故。据说这首诗就是刘墉的作品。当然,这件事只是传说而已。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刘墉作为一代名臣和书画家的声誉在民间流传得很广。以至于现在还有不少人将他奉若神明呢!其实,历史上的许多名人,他们身上的确有许多闪光点值得我们去欣赏和学习,但是他们的缺点同样也暴露在我们面前,我们应该全面地看待他们才是啊! 总之,刘墉的艺术成就在当时已相当显赫了,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但他毕竟生活在封建社会晚期,难免受到时代及阶级局限性所限;加之他的书法又走的是“典雅”一路,缺少创新,所以,我们今天再评价他时自然只能客观地给予公正的评价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