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画的收藏价值有多高?

国进国进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作为艺术表现形式,印刷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记载,宋代的雕版印刷已非常成熟,到元代出现铜板印刷和活字印刷,但真正意义上的“印刷”一词的出现却是在明代万历年间。当时民间盛行刻书贩书,官府也对私刻书稿有所控制,于是出现了专门管理印刷业的机构——承发科,并制定了相应的典章制度。自此之后,印刷业成为国家掌管发行书籍的正统渠道。

在清代,朝廷设置了专门管理出版事务的机构,对出版活动进行严格的控制管理,甚至对版画也进行了规制——“画幅以四尺为率(每幅长度不能超过4尺),中分上下截,上半截人、物、景各占三分之一;下半截作法度八只,内二方二圆六三角。每幅自右向左分九格,每格自上而下分十行,单双页均用红色标清页面顺序。每页右上角须贴白签一条,注明页码及尺寸。凡有破损、残缺者,一律送修完整而后印出。每套图书封面均须标明书名、作者、版本、校对、发行单位名称及地址。凡缺一项或一项不符合规定者均为废版,不许发行。”

这些规矩让版画的印制有了统一的规范,保证了质量,同时也利于识别真假。随着现代印刷技术的不断更新,现在的版画印制已经告别了以前的铅、石等材质,采用了更先进的材料和技术。而无论技术怎样改进,版画印制都离不开“雕刻”“印刷”两个基本工序。 首先,根据设计图纸将需要雕刻的内容做成印版。由于版画的图案多为线条造型,因此制作印版的材料大多选用较硬的木板,如核桃木、红木等。

其次,将制作好的印版上石(铸)章。在石(铸)章过程中,要将印版放置准确,且保持一定压力,以确保镌刻的深度均匀、牢固耐用。

最后,将石(铸)好的印章通过油墨转印至纸上形成图案,再由手工覆膜或机压光胶等工艺流程,完成成品的制作。 一块小小的印版如何实现由小到大的无限复制呢?这得益于人类对于印刷技术不断的探索和创新。早在公元1045年,中国就先人们发明了套色印刷技术,将颜色套印在一起,这在当时的欧洲是无人能及的。到了近代,又有了影印、胶印、数码印刷等技术,让版画的复制更加便捷。

如今,版画作为一种艺术品和设计品的载体,在作品形式越来越丰富的今天,仍以其特有的视觉语言和对形象的刻画能力,展现着别样的魅力。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