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什么峰书法?
刘炳森先生出生于1937年 刘炳森(1937—2005),字海青、海嵩,号海翁,1962年毕业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班,师承董寿平、欧阳中石诸先生。曾任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等。著有《刘炳森隶书字典》《刘炳森书画鉴赏》等。 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并获奖;曾为天安门城楼和人民大会堂等处题词;出版有《中国古代书法理论概观》和《中国书法理论简论》专著,以及《刘炳森选集》《中国当代书家精品·刘炳森卷》等多种辞书。作品曾参加“全国二届中青年书法展”等重要展览及香港、日本、韩国等地举办的中国书法艺术展,并被国内外多家馆所收藏;曾获“第二届全国艺术节”美术雕塑设计奖,被评为“九十年代最有价值的艺术大师之一”。
刘炳森隶书艺术欣赏 刘炳森的书法作品从传统中来,他一生临池不辍,学书甚勤,其隶书作品在结体上继承了汉隶的方整特征,笔画平直,线条厚重;而在字形方面则取法于《张迁碑》,将《张迁碑》方整、拙朴的书风进行提炼、概括,使其作品更加凝练、雄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个人风格。同时,由于他对书法传统的广泛涉猎和理解,在其作品中又体现出一种宽博、典雅的风范与气质,这使他的作品既具时代感又不失传统之精髓。他的隶书以圆笔为主,但并不一味强调其婉转之势,而是将方圆寓于一炉,使得其作品既有方圆变化之美又有刚正内敛之风。他还十分注重章法的创作,讲究主次、虚实关系,使其作品呈现出疏密有致,起伏跌荡的效果。另外,刘炳森对篆书的研习也对他的作品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得他在隶书中加入了一些篆书的笔法、韵味,从而丰富了作品的内涵。 在当今的书法界里,刘炳森无疑是具有很高知名度的书法家之一,而且是一位极具创新精神的艺术家。他的艺术作品深受人们喜爱,也备受业内人士的关注。虽然他在世的时间不长,但是他却留下了不少优秀的作品,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