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书书法是什么?
一 何为“传统”? “传统的定义在艺术批评中一直存在着混乱状况,这是因为人们往往将历史、美学和哲学的种种观点揉合在一起进行探讨的缘故。因此,我们必须区分开有关‘传统’的几种不同含义——作为时间范畴的传统、作为一种美学模式或风格类型的传统以及在某种特定的社会制度内对某一艺术进行传承的方式与程序上的传统(即所谓‘教育传统)”——《西方现代艺术史》,贡布里希著,范景中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版,第15页。
二 如何评价赵卫先生的书法作品? 首先,就作品的形式而言,其书写内容是标准的楷书,而楷书的笔法系统已经十分固定,对于初学者来说需要花大工夫才能掌握,而对于行家来讲则是一朝入门,余后无穷;形式上除了大小、疏密之外别无变化可言,更谈不上形式的美感了。所以单从形式上来看,该作毫无审美价值。 其次,就创作心态而言,赵先生是以一种玩闹的心态来创作的,他并不在乎别人的看法,也根本不准备把这样的东西拿出去展示或者展览,因而也就不存在所谓的“创新”一说。但正是由于他不考虑受众的态度,所以就更加没有考虑到作品的接受性和可读性的问题,这样也就导致了作品的可观赏性的缺失。
最后,我再说一点,中国的传统书法是讲求章法的,也就是说每一幅字都有其章法布局,而赵先生的这幅作品却完全是信笔草草而已的,这样的草书和“狂草”“大草”更是风马牛不相及,这只能让人感到无聊和乏味。如果要说“创新”的话,那么这种形式的创新又有什么意义呢? 关于“丑书”一词,我个人是不怎么认可的。因为书法本来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欣赏趣味而生的一种艺术门类(当然,它的实用性也是不能忽视的),既然要满足大众的需求,那么就不能够完全脱离大众的审美范围。如果一味的以“创新”为借口而舍弃大众的审美要求的话,那最终的结果只能是自绝于人民。 所以我认为,赵先生的这件作品并没有太大的创新之处,充其量只是画虎不成反类犬罢了。 三 “为什么当今社会的书法家都热衷于搞什么“创新”? ”这个问题我已经回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