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柴毛笔书法怎么写?
鹿柴,王维的五言绝句 《鹿柴》。这首诗写的是鹿柴的傍晚之景。通过描写鹿柴附近幽静深邃的山林和隐约可见的寺院钟声,描绘了一幅以动显静的画卷。全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四行二十个字,却以典型细节的勾勒,描绘出一幅意境深刻的山水图卷。
“空山不见人”是诗人进入“鹿柴”后所看到的景色:空旷、杳无人迹。一个“空”字,不仅暗示山林的空寂,而且透露出诗人的空虚寂寞之感;一个“不见”则突出了“空”的程度。 “但闻人语响”,“但”表明诗人唯闻其声而不见其人,声音虽时断时续但还能隐约传来远处人们的说话声;“人语响”说明并非真的无人,只是人们离得还远,说话的声音还没有传到诗人的耳中而已。
随着诗人脚步的前进,他渐渐走近寺院,耳闻的说话声也越来越清晰可辨了——原来是僧人正在讲经说法呢!这就把诗意推向高潮。然而就在诗人的目光被那袅袅传来的钟声吸引过去的一刹那间,他忽然又感到空山恢复了原来的寂静,仿佛刚才的一切都不过是一场幻梦。
“返景入深林”,一“入”一“归”,用词极其精妙而逼真地表现了夕阳映照树林的景象与光线在林间不断移转变幻的过程与变化多端的光线特点。它既写出了夕阳回归树林时的情景,同时也渲染出一片宁静而幽深的氛围,为下文写寺院的钟声作了巧妙的铺垫。
“复照青苔上”一句,承前句而来,进一步描绘夕阳余晖给幽暗的森林增添了一种神秘的色彩画面。这句不但写出了夕阳的余辉洒落在青苔上的景象,而且还含蓄地点明了诗人此刻的心情:此时的诗人并没有离开鹿柴,仍然在欣赏着眼前的美景,感受着这深山幽林的宁静和空寂。 但是,由于前面的诗句已经渲染出了佛寺的钟鸣之声,所以这里又巧妙地留下了转接的余地——“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当僧人们诵经结束,钟声悠悠远去之时,整个山林又重新归于平静,只有那闪烁不定的斜阳余晖还在林间徘徊,给幽暗的树林铺上一层朦胧的薄雾,给寂静的鹿柴平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总之,这首五言绝句通篇没有一个动词,但却以动静结合的手法、虚实相生的方式和简洁明了的语言成功地刻画出了一个幽静深邃、静谧安谧的山林和一座古刹的轮廓以及寺庙里僧人暮鼓晨钟的生活场景,从而将作者对大自然及其生命意义的感悟表现得淋漓尽致,也使这首诗具有了一种超越时空,永恒流传的艺术魅力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