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会不会越带越绿?
不会,但色会变得更纯艳。 天然翡翠的色泽,是由无数细小的透明矿物颗粒构成的。这种结构称之为“粒状结构”或“鳞片状结构”。当这些透明的矿物晶体相互之间排列得比较整齐有序时,则呈现出一种洁净、清澈的感觉——行话称为“冰底”或者“玻璃底”。这样的翡翠,通体呈半透明至不透明状态,我们通常称它为“糯化种”“豆种”等。而翡翠内部那些排列不规则、大小也不一致的透明矿物颗粒,使得整体看上去有一种混浊感,就像雾里看花一样的朦胧迷离,这就是行内人所形容的“浆味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油青色”。这样的翡翠通常是“豆种”或者更次的“瓜豆种”、“干青种”…… 人们通常认为颜色是翡翠的生命所在,因此对于颜色好的翡翠,往往会爱不释手。实际上真正具有高价值的翡翠并不是那种“色”很浓的,而是其色泽纯正、干净、明亮、分布均匀、与底融合在一起的。比如“冰种阳绿蛋面”、“玻璃种紫罗兰戒面”等等…… 当然,如果一块翡翠既有很好的底色又有不错的色彩,就是上上之品了! 通常来说,翡翠的颜色都是在形成之初就定下来的——无法改变。那么,为什么有些朋友会发现自己的翡翠在佩戴一段时间后变“绿”了呢?答案是:因为绿色被基底衬托得更鲜艳而已。
1.首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底,什么是色? 在自然界中翡翠的形成过程是非常复杂的,可以这样理解:当其他矿物中的含铬物质渗透到翡翠内部后,经过一系列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最后形成了今天我们所见的“翡翠”。所谓的“底”就是指翡翠的绿色部分以外的那部分质地,即底子的老嫩; 而所谓“色“则是指翡翠的色彩特征及其分布形态,包括绿色、黄色、红色、蓝色、紫色等。根据不同的颜色又可以分为“满色”“阳彩”等。
2.再来认识一下什么叫“色根” “色根”是评价翡翠品质优劣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之一。 什么是色根呢? 色根其实就是绿色翡翠中的一种带有颜色的斑纹、斑块(或者点、条带状)。一般来说,色根都是呈深绿色或者墨绿色的,并且其外围常常有一层薄薄的透明晕圈作为边界。 当然色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翡翠的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而且还会越来越明显。这是因为翡翠是一种多变的玉石,它的内部含有很多不同种类的矿物质成分,而这些不同种类矿物质之间的比例也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产生差异从而影响到整体的色调及色泽程度。所以我们可以把翡翠看成是一种有色有底的玉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