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肉细还是肉老好?
首先,需要先了解一下“肉”的概念在哪。 在翡翠界里所说的“肉”,并不是真的“肌肉”或者“脂肪”组织,而是指翡翠的致密块状晶体。 这些晶体的形态、颜色、通透程度等,在业界里被统称为“种”或“种水”。 而人们常说的“肉粗”和“肉嫩”,其实指的是翡翠的种老嫩。
当然啦,因为翡翠是种晶体,所以肯定是没有“肌肉纤维”(可塑性原生物质)这么形象的。 “肉质”这个词,只是业内约定俗成,被广泛使用的名词而已。 就像形容一幅山水画,说其“笔法粗糙”“笔力稚嫩”一样,是形容技艺水平的问题。而使用“肉”这个概念,就是形容材质本身了。 所以,“肉细”或“肉嫩”,都只与“种”有关,与“色”无关。
不过呢,种老,不一定就透;种嫩,也不一定就不透。 所以,我们也不能把“种”和“透明度”划等号。 但不论如何,“种”确实是影响翡瑕疵最主要的一个因素。 (注意哦,这里说的“瑕”是指结构上的“瑕”) 因为: 种好的翡翠,内部的晶体排列紧凑,缝隙会比较少,不容易积水(脏),自然瑕疵就比较少;相反,如果种水不好,内部晶体结构松散,容易积水(脏),导致瑕疵比较多。
当然,除了种之外,影响瑕疵的还包括: 例如:切工(镯子的话还有圈口大小)不好的翡翠,会因为不均匀受力导致开裂、崩边,出现瑕疵。 原料在开采过程中受到外力作用,会有绺裂,也会直接影响成品的美观甚至保值、升值能力。 比如这样的... 这样这样的.. 还有这样的…… 种老,有裂纹的翡翠一般会采用粘贴等方法修复。但即使修复后,也是会影响其价值的。 至于颜色,一般只有两种情况会“污染”到翡翠表面,使其变得不干净:
一种是人工染色,用化学剂染色,这种染色的颜色通常都不自然,用手一擦就掉。 还有一种,则是由于矿物元素风化的结果,形成自然的“包浆”,这种情况不会影响翡翠的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