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释糯种翡翠?
最近很多新入行的翠友问,为什么翡翠行业里会有“糯种”这一说法,它的定义到底是什么呢? 首先我们可以明确一点:在业内,“糯种”指的就是一种种水,而不是一个特定类别的高档翡翠。所以,我们日常在谈论“糯种”时,可以理解为对种水的形容。 那它到底是指什么呢? 其实也很容易理解,就好比我们在评价一块原石的时候会说“这块料子挺糯”一样,指的是这块原石的质地像糯米汤一样,比较软糯。而当你拿到一块这样材质做的挂件时会怎么想呢? “这挂件的种水真够糯!” 所以,从字面意思就能很明了地知道,“糯种”其实就代表了一种种水,和玻璃种、冰种一样,都属于行业的通用术语。只不过,这种种水的特征更贴近于大众消费水平,因此成为了市场中最为常见的品种之一。
而除了这一点之外,糯种的定义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它代表了晶体结构中矿物颗粒的大小。 这又是什么道理呢? 我们都知道,天然翡翠是硬玉岩(NaAl(SiO3)2),是一种由微晶质集合体构成的玉石材料。那么,组成这种材料的微粒越大,结构的紧密程度就越低,反之则越高。 而我们的眼睛是肉眼,是无法观察到颗粒的,因此我们对物体视觉上的紧凑感取决于颗粒的大小。
举个例子,假如我们把一粒大米粘在卡片纸上,再盖上一张纸,然后轻轻磨平,这样我们就得到了一副类似宝石的原石图像。此时,我们再仔细观察这张“宝石照片”,会发现它似乎有某种模糊的自然纹理,正是由于这些自然纹理的存在,我们的眼睛看到这幅图才会感到它是“缩小的石头”。 换到翡翠上也是一样的道理,当微粒较大的玉石原料经加工成一定厚度后,在视觉上它就具有了类似玻璃的透明感和光泽。这时,如果再仔细观察,你可能会发现其中有一丝丝半缕的棉缕、丝条状结构。对于这种现象,行业内称之为“嫩”。反之,如果颗粒很小,即使做成较大的零件也不会有“嫩”的感觉。相反,你还会觉得它颜色浓艳、滋润透亮,给人一种“老气”的感觉。
不过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虽然这两种定义很好理解,但在实际交易过程中,这两种说法并不是唯一的标准。很多时候,它也需要根据具体的交易对象以及行情来定。比如说,相同透明度的两块翡翠,可能是由于杂质含量不同而导致一种偏“糯”,而另一种偏“干”;同样,一些种头很好的翡翠可能会因含有少量棉絮而显得“糯”,而有些稍差一些的翡翠可能因为含有较多杂色而显“干”。 总之,“糯”和“干”没有绝对的界限,而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需要我们根据具体的情况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