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铸币有价值吗?
谢邀,首先说结论,任何私铸的钱币都没有太大价值了,因为其并非官铸。 我国自春秋战国开始就有铜铁的货币形式出现,秦代统一货币,铸造圆形方孔的铜钱,汉代以五铢钱为基础进行铸造,唐代创制了“开元通宝”作为通货,以后各个朝代基本上都铸造过钱币(明代中后期除外),因此可以说我国有着悠久的人民自己铸造硬币的历史。但是,这些由官方铸造的货币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虽然经过流通洗礼,但绝大部分保存相当完好,这是由于官铸钱币的数量是由朝廷来控制的,不会太多,所以流失到民间的并不多;而同时由于是官方控制下的铸造,工艺和材质也比较有保证,质量相当不错。
到了清末民初,军阀混战,国库空虚,清廷为了缓解财政压力,在1907年委托英国造币厂代为铸币,同时允许其他外国人士或企业代理铸币原料和销售。此后直至新中国成立前,国内各地均有铸币厂或者造币厂,只是没有形成统一规制,所铸银元、铜元等随铸随销,数量上虽然比清代增加很多倍,但由于经过了抗战时期,大部分并未长期流传下来——被消耗掉了(包括被法币吞没的部分)。新中国成立初期,各地银号、钱庄及民间收购的旧银元也被收回,重新熔炼成为“工业用金属”,这也导致了目前市场上旧银元数量的极度缺乏,价格较高。
不过此时已经开始了正规化的造币厂生产,工艺上有了很大提高,如第一套人民币中的贰拾圆券正面图案就是由郭沫若先生题写的“中国人民银行”,背面则是国徽与麦穗,印制精美。但随着时间推移,印刷技术不断提高,纸币的防伪能力也越来越强,加之流通中大量使用钞票的需要,国家也加强了造币厂的监管力度(主要是防止偷工减料),所以在这一时期的纸币上,很难见到较大的品相差的纸币了。 那么为什么现在市场上还有很多这样的纸币呢?
这主要是因为“四版币”的发行导致的。“四版币”即第四套人民币,于2018年5月退出流通领域。这套人民币发行于改革开放之后,面对国外强劲的货币竞争,在保持我国主权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防伪能力下降的问题,再加上印钞用料和工艺上的优化,使得一些纸币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品相问题,而且这些纸币的数量非常大,导致市场普遍廉价处理,可以说是捡漏的好机会(毕竟价格跟新纸币差不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