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刻鱼好不好?
“刻鱼”二字出自《庄子·秋水》篇,原文是:“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这是庄子与惠子在濠水桥上的一场对话。这场对话以庄子被惠子“反驳”而草草收场。这个“被反驳”,不是指庄子理亏,而是说惠子没有抓住庄子的意思。 原文是: “惠子相梁以法,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君相位矣!’惠子闻之恐慌,连夜拜访庄子,说:“庄子啊我过去曾经见过你,你说过,道是不能用来给国家相面的。现在你说要替梁国主持国家,这是为什么呢?’”(译自《庄子·秋水》)
由上可见,用“刻鱼”来比喻写文章立意取材,是很恰当的。但用在玉器雕刻上却有些不太恰当。因为玉器的原材料是天然形成的,而文章却是人工写作的;玉器的形状大多是自然形状,文章的题材大多需要作者进行一定的设计构思。所以,从取材和构思的角度来看,“刻鱼”用来比喻写文章更恰当一些。如果用“刻鱼”来比喻玉雕创作,总觉得有点外行说内行的感觉。当然,如果抛开一切理性思维,单纯从美感角度来看待这个世界,那么,用“刻鱼”来比喻任何艺术创作都是恰当无比、无可挑剔的。
不过我认为最妙的是庄子用的那个“知”字。他用这个字似乎在暗示我们:所谓“鱼之乐”其实不过是“吾之乐”而已。鱼到底乐不乐,鱼自己知道吗?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鱼是不会知道我在乐我的还是它在那苦它的。 我想,如果我把这个“知”字改成“不知”,整个意思就全变了。变成庄子在感叹人生短促如白驹过隙,而个体生命在广阔无垠的自然时空面前,像鱼一样渺小而无所作为——这就像是在说人生的悲喜离合、成败得失都只不过是自己一个人的事情,外物又岂能真正影响我们的心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