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中的翡有种吗?
“种”是一个形容翡翠绿色的词,一般用来描述和评价底子的质地和透明度。 影响绿色质量的因素有绿色饱和度(即“鲜阳度”)、色调、底子净度等。其中,底色是决定绿色分布范围(“正”“阳”)的主要因素;透明度则直接影响绿质的“鲜阳”程度。 在自然界中,透明度高且颜色艳丽纯正的翡翠很少。当我们要判断一块料子能否做出优质的成菜,主要看其底色是否干净,以及透明度如何。如果料子本身透明度好,颜色均匀浓郁且没有明显瑕疵的话,做成成品后价值肯定不低。但如果是灰地或花地,那就没有多少价值了。 所以从选石的角度来说,“好种”就等于“高透光度+鲜艳色彩”——即我们所说的“种老色好”。
然而现实中更多的情况却是:一块料子可能透明度高,但是颜色发闷(黄色调偏多)或者偏灰;或者虽然颜色不错,但是质地不纯,有杂质混入,影响通透效果。这样的石头做出来会有较好的视觉效果吗?答案是否定的。对于这类材料,我们要么通过人工优化处理改变其色彩观感——如漂白加着色(注:只有C货会使用这种工艺。A货不会);要么将其打造成薄件作品(如戒面、耳钉等),借助光线折射增强通透感并加大颜色暴露面积以掩盖瑕疵。当然,最彻底的方法就是切片制成工艺制品,例如把原料切成薄片做成手链,这样色彩和质感都会大打折扣,价格自然难以上涨。 所以种的好坏对翡翠的价值是有较大影响的。但是我们平时说的“种”往往是指绿色的成色,其实,基底部分的质地也会影响翡翠的整体美感。
在评价一块翡翠的时候,我们需要综合考虑颜色和底子两方面因素。 种嫩的翡翠颜色会显暗淡,种好的翡翠颜色会显鲜活。所以在选择购翠时,一定要多看多试,不要急于下单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