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的絮状物是什么?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看到这个问题,我瞬间涌起这句诗词。其实用这句诗词来描述翡翠中的“絮状物”再合适不过了。 什么是絮状物呢?简单地说就是翡翠内部呈纤维交织结构的部分呈现出的白色、灰白色、青白色等颜色的团块或者条带状物。这些物质是什么呢?是钠铬辉石(淡色晶胞),透闪石(深色晶胞)以及石墨(黑色晶胞)。
在翡翠的形成过程中,这些矿物相互融合,共同组成翡翠。但是由于它们之间的亲和力不同,在交融的过程中有一部分以颗粒状态存在而没有形成晶簇。而另一部分则形成了晶体。所以,我们从光学角度可以观察到这些矿物颗粒的形状和大小不一。 而那部分没有形成的晶体,由于取向的关系,在显微镜下观察时呈带状或者块状分布。因为这些矿物的颜色通常为底色或者衬底的颜色,所以在整体观感上并不会特别明显。只有在抛光打磨之后,这些矿物质的原形才显露出来,形成我们所谓的“棉”或“絮”。 如果把一块翡翠切成片状,放在显微镜下仔细观察的话。我们可以看到在不同的部位,其构成的矿物有不同的变化。在表面和边缘部份,主要是以碳酸盐矿物为主;中间部位则以钠铬辉石和透闪石为主。 所以从微观的角度来看,不同的区域,其构成的成分也是有所差异的。因为矿物质的亲和性不同,有的容易结合,有的很难结合。所以,我们在微观世界里所看到的矿物形态也千差万别。而在肉眼观测的时候,由于受光强度及视角变化的影响,看起来又相对接近。这就使得肉眼观察与显微观察之间存在一定误差。
虽然,我们肉眼所见到的“棉”或“絮”在直观上是不规则的,但是在一定的角度下拍摄后,通过影像处理却可以发现它们其实是有规律的。也就是说它们是具有一定排列秩序的。只不过这种秩序对于肉眼来说是无序的。这就像我们肉眼看到的是立体的世界,但对于三维世界的感知却是靠大脑来处理的。大脑通过对视觉信息的加工,把我们感受到的视觉信息转化为立体感。否则的话,对于同一物体的图像,无论我们通过什么样的角度来观察,最终呈现在大脑里的都只是两个完全一样的平面图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