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砚台有收藏价值吗?

柏郁嘉柏郁嘉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们从历史价值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砚”这一物品历史悠久,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前221年)。 《礼记·典礼》中有记载:“天子、诸侯黑砚,大夫苍砚”,说明当时已有石材制成的砚台了。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制砚工艺已十分精湛,著名的端砚就诞生于这个时期。 唐朝时,除端砚外,赣砚(现属江西临川市)、湘砚(现在湖南宁乡县)等品种相继问世。

宋朝时,四川眉山的眉砚和云南的石砚最为有名。元代以后,石砚在工艺上有了很大的改进,并出现了雕饰花纹、图案的端砚和青花砚,以及用金、银制作边框的镶边砚,使端砚更加精致华丽。 明朝中后期,由于文人的推崇,加之端砚采掘难度大,产量有限,使得端砚价格飙升。为填补端砚的货源,仿制端砚开始盛行。清代以后,除广东肇庆一带继续生产端砚以外,各地都有仿制端砚,以致市面上出现了大量赝品。

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古砚,基本都是明清时期的。 从历史价值角度来看,这些老砚台无疑是有一定的收藏价值的。 但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我们所说的要有“收藏的价值”并不是指这些残破的旧砚台毫无价值,而是说其经济价值和艺术价值不高。这是因为,在漫长的岁月中,不少旧砚台或是因为长期被人使用而磨损严重,或是沾染了各种各样的颜色,致使它们失去了作为艺术品的价值;同时,由于历代文人雅士对于端砚的推崇,使得人们对于歙砚、洮河砚等名砚也倍加青睐,导致这些旧砚台的经济价值也有限。 不过,如果是那些出自名家之手的端砚、洮河砚、歙砚等,或是有着鲜明地域文化特色的如京砚(北京地区出土的砚台),还是有着较高的收藏和研究价值的。

其次,我们从艺术角度来看看这些问题。 从艺术风格上看,中国古代砚台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随形自然、巧夺天工的自然式,另一类是精心雕琢、层次分明的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造型艺术。 前者主要以自然界的石料为原料,根据石料天然的形状、纹理、色晕、裂隙等进行加工制作而成,表面一般不会进行过多的修饰;后者则是由人工将石料进行设计、雕刻而成。无论是自然的还是艺术的,这些都是中国书画创作中必要的文具之一。

从艺术形态上看,中国古代砚台又大致分为台砚、瓦砚、盂砚等几类。其中,以端石制成的砚台多为凹形,称为“砚山”或“端砚”,它的主要功能是研磨,所以通常不大,用来磨墨,一般为一尺到一尺二寸见方;以歙石、洮河石制成的砚台,因材质较软,不易受磨损,多制成长方形,称为“歙砚”、“洮河砚”;而以京砂岩制成的碗状砚台则被称为“京砚”。

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创新型的砚台也开始出现。比如现代画家齐白石创制的“瓷板砚”、赵朴初先生创作的“印泥砚”,还有采用玉、宝石或其他材料制作的异型砚台等。

总之,无论是什么材质的旧砚台,只要其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和艺术品位,就是具有一定收藏价值的。 最后,我们从市场角度来看看这问题。 因为古董、文物是不能交易的,而古籍文献又有着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故而古代砚台能否交易、价值如何衡量是一个很有争议的问题。

不过,我们可以借鉴当代艺术品市场上的做法。如今,最“热门”的古董交易场所—拍卖会上的拍品大多是明清以前的书画作品,而这恰好也是中国文化艺术史上一个极为辉煌的时期。这些“热门”艺术品的价格往往很高,一件作品的成交价往往高达数千万乃至上亿。当然,这些作品大部分都是出自名人之手,且拥有极高的艺术造诣。 由此看来,只要你的旧砚台能具备这样的艺术水准,相信它就会在市场上受到追捧,从而具有不菲的收藏价值。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