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的翡翠项链值钱吗?

查志亚查志亚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不请自来,这个问题我有权回答! 首先说明观点,价值非常值钱(不过现在被切成碎片了)。 但买是不大可能买的到得,因为是文物,而且只有一条。 但是可以请卖家以文物价格保价,然后卖给博物馆或者收藏者。 我之前在云南瑞丽学习玉石,认识一位玉商,他告诉我一个关于翡翠的故事。

在他那里买过一件宝贝,是一个手镯,那件宝贝很神奇,里面好像有生命一般,戴着它就像感受到生命的脉搏一样。 那个老板跟我说,其实世界上并不存在假的翡翠,因为如果采用化学手法去处理一块原石,把原本的玉制材料变成假的玉器,这是违法的。

但是,有一种东西叫做“B货”,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有些料子原本价值不大,但是经过酸洗、填充之后,身价百倍。 比如这块原料,看起来就是普通的石头,经过加工,做成手镯后,佩戴在手上,顿时就光芒四射,鲜亮逼人。

为什么能够有如此巨大的变化?这一切都得归功于“B货” 什么是B货? 通俗点说,就是把品质差的原材料采取一定的方法清洗打磨,使其变得水润,光亮如新,行话叫作“泡油”,然后把那些杂质充填到缝隙里去,这样的过程就叫作“注胶”“灌胶”或者“填胶”。

当然这些步骤都是秘密进行的,否则的话,买卖可就做不下去了。 那么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一是可以提升材料的价值,二是可以让材料焕然一新,具有更高的收藏价值和观赏性。

如果你得到一件看似普通,但佩戴起来却璀璨非凡的翠饰品时,一定要记得,这背后可能有数百次的加工程序,也许还有化学手段,让普通变优秀,让优秀变璀璨。

后昱田后昱田优质答主

民间出土的玉石饰品在拍卖市场上屡有佳绩,成交价也颇可观。2000年香港佳士得拍卖了一批民间征集的玉器,其中一件白玉发钗以120万港币成交,一件清黄玉螭纹佩饰件的起价竟高达400万港币。2002年,香港一家拍卖行拍卖一批海外回流的宫廷玉器。其中一条“清乾隆黄玉福寿金带”,长17.7厘米,宽2厘米,上有蝠纹及寿字纹,因是“福寿金带”谐音“富寿金带”,故而该玉器被众多买家竞投,最后这件器物以42,57,750港元的天价成交,超出估价4倍之多,打破了历来宫廷玉器的拍卖成交纪录。一条宫廷用黄玉牌,上刻乾隆御用“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宝记”和“八徵耄念之宝”,估价仅为50-70万元,成交价高达231.85万元。在去年北京翰海的一场拍卖中,一件“清代白玉云耳炉”,高10.5厘米,口径18.5厘米,为一件民间文物,估价仅为7000元,成交价则高达21.28万元,超出估价30倍之多。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