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指什么?
“中国绘画”,这个概念是相对于西方绘画而言的。在中国古代画论中,常用“丹青”一词来指代绘画(用颜料作画)。《汉书·礼乐志》:“丹青赭垩。”王逸注曰:“丹青,漆树也。可绘彩图。”“丹青”也指代图画、图片等。晋张华《博物志》卷十:“今图经皆用丹青为纸。”
近代以来的学者认为,“中国绘画”这一概念实际上包含了中国古代和现代两个时间段的美术史。这是因为,虽然在古代中国文化中,“书画同体”,但直到隋唐时代,人们才开始使用宣纸,而纸张在五代、宋代开始普及开来,元代以后更是普遍使用。所以,唐代以前留存下来的绘画作品大多用缣帛或漆布等材料创作而成;元明清三代则大多是纸类作品的年代。
由于材料的区别,隋唐时期的书画与元代的书画在笔法上是完全不同的。不过,无论是唐代的帛画还是元代的纸本,其本质都属于“中国绘画”这一文化范畴;我们既不可能视之为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也没有必要硬将其归入同一个历史发展阶段。 当代许多美术史著作多将中国古代绘画分为“写意-工笔”两大体系,其实这也是受到近现代以来中西碰撞所产生的影响,是一种“西学为体,中学为用”的文化策略。这种划分法明显是将中国古画等同于欧洲油画,是一种失之偏颇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