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钱币协会吗?
有,北京和上海都有。 中国古代就有“钱币”这个词的出现,《汉书·食货志》:“钱,民之通物也。”而古代的“泉”字则专指钱币,后来演化成为今日的“泉”字。 现代的钱币概念是依循着货币发展轨迹而来的,起源于实物货币,形成于金属货币,兴盛于现代纸币。它是以一定数量货币单位表现的一定数额支付手段。从这一含义上说,无论中国古代的铜钱、铁钱还是现代的纸币都可以称为“钱币”。 所以,所谓“钱币协会”实质上是指研究金钱或货币问题的机构。在中国,这个领域里的学术机构和社团组织并不多,主要有两个,即中国钱币学会和中国再生资源产业联盟。前者是1963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委员会批准成立的中国第一个钱币学术团体,业务主管单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后者成立于2013年5月4日,是由从事贵金属原料生产、流通和应用技术研究的企事业单位组成的全国性行业组织。两个机构的性质都是学术性的,都不具有社团的属性。
目前,中国的银行或者证券公司里大多都设有相应的研究所,专门负责分析国际国内的金融形势以及可能产生的投资机会等。这些研究机构中不少人对货币、财政、税收等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他们发表的很多论文都值得一读。比如中国人民银行的《中国人民银行杂志》,银监会主管的《中国银行业杂志》,中国证监会主管的《证券市场周刊》等。这些刊物大多都能在网上找到电子版。如果读纸质稿件有点困难,可以去图书馆借阅。 如果不想花钱,又想得到比较好的研究资料,可以到大学图书馆去,通常那里会订阅不少财经类期刊。如果你在学校里面,可以直接到图书馆去找找看。如果不在学校,可以试一下搜索你所在城市的图书馆网址,然后直接输入你想查询的期刊名称(注意:有的图书馆把电子版的期刊单独放在一个网站上面)。
当然,网上也有很多资料值得参考。例如各大学校内网,特别是作为C9高校联盟成员的学校的校内网一般都可以用到其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再如,有些网站是专门收集经济类资料的,搜索起来也很方便。 最后想说的是,学习经济学不能急于求成,一下子就想看到结果,这样很容易使人疲倦甚至丧失信心。最好的办法就是每天学一点,积少成多,厚积薄发。而且,学习经济学不能只依赖书本,要多留意新闻和关注时事,否则学了也没什么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