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印章可什么?
这个问题,涉及中国画的两个重要元素:笔墨与印章。 中国画以毛笔、墨、纸为主要材料,以此展现出线条、笔法、墨法等艺术语言。这些语言要素的形成,除了画家个人的天赋才华及辛勤劳动之外,还与工具材料的特性密切相关。 如笔,中国古代书画中的用笔,与现在的硬笔铅笔是绝对不同的。古代的笔,主要是指毛笔。而不同毛笔笔毫的柔软程度、长短粗细各不相同,这些在作画时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至于现代的勾线笔、彩笔等等,则不在其中。
再说墨,古人用墨,讲究“浓淡干湿”。墨的浓淡,与使用的墨块有很大关系——所谓“磨墨”,就是把墨块放入水中研磨,逐渐稀释,直到恰到好处为止。而古人在绘画中,对于水分的控制掌握得相当准确,不多不少。如果水分过多,画面会洇染开去,无法控制;而如果水分过少,颜色就会枯涩僵硬,失去神采。 至于印,在中国古代书画作品中起重要作用的印,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姓名章(姓字或名字),另一类是闲章(包括斋馆章和寓意章)。这两类印,都有一定的格式和要求,不可胡乱使用。
比如姓名章,通常大小以2-3厘米较为合适(当然也可以更大些)。成字体四角刻字,一般正下方刻名,左上斜45度角处刻姓。因为中国人传统的姓,是一言字结构的合体字,所以这种刻法也是符合实际的。也有少数作者将姓氏合刻一处的,这是可以的。
如果作书画时不慎染上墨渍,也可以用印来补救。先用干净的水湿润有墨渍的地方,再盖上姓名章,使印章沾上水分,然后再轻轻擦去墨渍,这样就能去除干净的。 不过现在社会,讲究的是人人平等。所以在签名盖章的时候,也可以随心所欲一些 比如说自己的笔名、别号,或者孩子的乳名、小名,都可以作为盖印的署名。甚至不盖章,也没有人会发现。如果发现了,肯定以为是作者故意设计的“意外”。
总之,凡事不要太拘泥于形式。能灵活运用,才是高超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