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中国有支票吗?
说到“支票”,许多人可能觉得这是现代金融才有的产物,但事实上,中国早在两千年前的汉朝就有了“支票”。 汉朝的“支票”叫作“飞钱”,是一种异地转账结算的业务,和现在的支票差不多。 当时经济重镇是长安,而最富裕的地区是江南,因为运河的畅通,吴越之地的财富通过运河汇集到长安,但毕竟是异地转账结算,如果携带大量金钱往返很不方便(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马云爹)。于是人们就发明了这种“飞钱”,类似于我们现在汇款的方式——你先在长安的银行里取现金,然后拿着现金到上海的网点,我们就把钱给你从上海那头扣下来。当然,你直接去上海那边取款也是可以的,只是要多付一些费用而已。
“飞钱”的使用流程如下: 先取现,再支付手续费 在唐朝的典籍中,对飞钱的描述更加详细: “其无现金者,则寄以书帖,谓之上券,亦曰飞钱;其便当可久留。”(《唐会要》) 也就是说,没有带足现金的路人可以先写张纸条(券),把要转账的数字写在上面(即今之凭证),然后把这张“票”放在路上传递,最后收票方收到后,即可扣除相应的款项。至于对方是否真的把现金放在路上了,那就只能期待交警叔叔不会来查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