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绍基论书法?

乜昕馨乜昕馨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864年10月,时任四川学政的何绍基与当时名满天下的大书法家魏润生,在任所内举行了一次规模不小的书道讨论会[3] 。会上由两人分别发表了《论书》和《答某君问书》。这两篇书学论文虽然都只有千余字,却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对后世影响很大!特别是其中的一些精辟之见,对今天认识书法的本质、探讨发展之路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论书》一文是出自“北斋”的魏润生的手笔——即今人常说的北碑“四大家之一”的北魏书法家郑道昭之手。此文虽为魏润生所作,但文章中的诸多观点都是何绍基提出的,所以应属于二人合撰之作。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作者对书法的理解及评价;二是作者对如何学习书法的经验总结以及对自己书法作品的具体分析。

第一段话是关于书法的定义: “古人于一字之义不明,不轻下笔也,况于篆法乎哉?故谓文字者,六书之文也……古来善书家莫不解此意,而后能成一家之法。”

第二段是作者对自己的作品(包括题跋)的评价: “至其题壁遗墨,盖随适兴之所向以寓情而托志耳。观者勿以为法书可也……” 这段话主要是说自己的这些作品之所以写得不好,是因为他平时没有下工夫去练习,只是有感而发才写了下来的缘故。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谦虚谨慎的性格特点。最后一段是说自己的创作方法。第三句话讲要“临帖不可拘泥于此帖中一字一画”,第四句话讲的是临摹的方法:“初学写字时最宜多摹,既得间架则应专临。” 最后一句是对作者的自我评价——“自谓粗有进步,然未尝以是而矜异于人”这是作者对自己的书法作品的肯定性评价。 可见这是一篇集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书法学习心得。它对我们今天的书法教学有着很好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答某君问书》是何绍基的代表作。此文是针对当时一位名叫王树楠的人提出来的问题的答复而写的。该文篇幅不长,内容却很丰富。它不仅指出了学习书法应当遵循的原则和方法而且提出了一些新颖的理论见解很有独到之处值得我们好好研究和学习。首先文中指出: “写字之道不在于形似而在神似。所谓‘意在笔前’者必有所寓而后能神会于心、形见于外者也。若徒欲仿效他人之形迹而不求至于神气相通之处岂可得而至哉?” 王先生认为,要想提高书法技艺除了勤学苦练之外还必须掌握一定的方法技巧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为此他在文章里介绍了一些具体的操作方法供我们参考和借鉴。 第一条就是要有恒心不能半途而废否则便不会有任何收获。 第二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第三个建议则是要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秀作品。 在谈到怎样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这个问题上他指出: “读古人的佳句乃识古人口吻亦可以见古人胸襟气象非偶然得之也。故诗贵有韵语之妙而尤在乎熟读精思方能得其真味。此非独诗人如此凡诗文书画皆当如是焉尔矣。” 以上两篇文章,既有对书法本质的认识又有实际操作经验介绍还有对学习者提出的具体意见可谓面面俱到内容丰富翔实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实用价值对今天我们从事书法教学和研究工作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优质答主

“临帖”是学书入门的必经之路,其重要性就像练武术必先扎马步一样——这是基本功! 何老在《论书绝句》里讲过一个故事、一句名言——“初学字须临帖,犹如人初生,父母必令其学步也;又如幼童学语,必须口诵古人成句,方可发音。”——大意如此吧。 关于“临帖”的意义和方法,可参看我的另一篇答案(链接)

1.关于初学者如何开始练习写字,这里有个建议:首先准备一些笔墨纸砚以及一个干净的本子,然后选几个喜欢的字或词抄下来,并尽量写得比原帖更美观些……这个过程需要长期坚持且要养成习惯;当然,你可以同时临摹其他的作品,但最好把主要精力放在自己最喜欢的作品上。这样能培养兴趣,提高自信,也能让你更好地体会到中国书法的美感和传统艺术的魅力~

2.何氏《论书绝句》中有云— “初学书须求古帖,莫贪新奇出格书。 ”所以一开始不必苛求技法上的创新,多看多临古人法帖才是王道呀~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