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钱市有多少种?
这问题有点难答,因为“古钱”的范围太广了,我们平常所说的“古钱”,其实只是“古人所用的钱币”的简称而已;而“古代的钱币”这个概念就更为宽泛了,凡是属于“古代货币范畴的所有器物”都可以称为“古币”。 所以这个问题等于在问:我国古代的流通货币种类有多少? 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交换媒介,早在原始社会就已经出现了“充作货币”的工具——贝壳、兽牙和石块,但这些自然状态的实物仅仅是为了解决“物物交换”的困难而临时充当的“辅助性货币”。
当人类进入奴隶制社会和封建社会后,国家发行具有统一形制的法定货币(主要是金属铸币),才使得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的纸币和现代银行的信贷体系成为可能。 但除了国家发行的货币外,民间也广泛使用各种“非正规”的支付手段,如清乾隆年间云南铜矿开采发达,各地制造的铜钱大量流入市场,导致当时民间普遍在使用“钱庄”和“当铺”作为货币中介,将借贷产生的利息收入换成纹银或者制钱;甚至一些地区以物易物的贸易形式也出现了“价值标度”——用布匹、食盐或茶叶等生活必需用品按固定规格折合成制钱,以方便交易。这些非正规但被公众接受的“中间介质”实际上已经起到了现今的“银行信用”作用。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说我国的“古钱”起码要加上“民间自发的信用货币”这一大类。
要完全列举古今中外的所有“古钱”是不可能的,甚至列举出全部“官方认可的货币”也是不可能的。因为无论是封建王朝还是人民共和国,都始终处在“铸币权”之争的不断变化之中。即使同一王朝,不同的时期对“造币权”的垄断程度也是不一样的,如明朝中后期严重通货膨胀时,朝廷几乎是不加节制地大量铸币,以至于形成“无铜可铸”的局面。所以在明朝末年,民间流行着“洋铜”即外国进口紫铜的称呼,因为这时的制钱原料大部分来自海外。至于明末清初的“银两”制度,更是允许“私铸”的存在并加以监管。
所以,我在这里只能列出一个大类的清单,至于具体细目请参见各相关条目。 ①官方认可的货币: 金币:秦半两、汉五铢、新莽金币、北魏永平元宝、唐代开元通宝、北宋崇宁重宝、清代咸丰元宝、民国袁大头 中银币:明代弘治年间贵州银票、清代嘉庆道光时期的官票、大清宝钞 铜币:战国三孔布币、秦方孔圆钱、汉代五铢、唐代开元通宝、宋代铜钱、元代至正通宝、明代万历通宝、清代顺治通宝、民国双旗币
②民间自发的信用货币: 白银:明代钱庄银票、清代当铺凭单、民国银元券、解放区人民胜券
③其他: 贝币、蚌币、丝绸币(含银券)、铁币、纸笔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