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御翰林书画院谁管?

卓煦卓煦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是一个伪命题,是一个假问题。 为什么说是伪命题呢? 首先,这个名称就不正确,我国历史上确有“翰翰林”之称,但那是五代十国时的吴越国所设的机构。而这个问题提到的“御翰林”,显然不是指那个翰林。其次,所谓“某某书画院”的机构也不存在。因为按照我国的古代制度,皇帝是和文人、文人艺术没有任何关系的。 所以这个问题其实可以改成——那些声称有“御翰林”“XX书画院”等名号的人,究竟有什么资格?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得说说我国古代的文艺体制。

在我国古代,文人的活动主要有三类:一是行政做官;二是结交名流,唱和诗词文章;三是教化百姓,传播礼义忠信。其中第二类又分两类,一类是创作,比如写诗作文;另一类就是书法绘画,这些都属于第三类的范畴。也就是说,我国的古典文人是要从事三项基本工作的,这三项工作大致对应着今天的文学艺术创作、学术研究和宣传文化工作者。

每个文人既从事这三项工作之一,也兼有其他两项或三项。但是无论文人从事哪一种工作,其本身都是社会地位很高的。之所以高,就是因为文人有“教化天下”的作用。 用现代人比较俗一点的说法就是,文人无论做什么都是“高大上”——可以做官(为人民服务),也可以经商(利润很可观),还可以娱乐大众(知名度很高)。

既然文人可以做这么多事情,那么对于其他两件事(行政和商业)就不必太认真了。所以中国古代文学创作相对自由随意,作家有很多“不拘一格”的作品流传;而书画家也因为职业较多,地位也不算太低,在生活上也可以过得去。

到了近代,这种体制就被打破了。文人们在被迫离开“士农工商”中的官方身份之后,生活无着,为了生计不得不四处奔波,从事各种职业以谋生。一些文人甚至连自己的本职工作都无暇从事,哪有工夫再去搞什么艺术?中国的现代文学和美术出现了大量的“为艺术而艺术”的作品,这些作品往往脱离大众,一味追求艺术形式的新奇。

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古代的那种文人学士的社会地位更是大幅度下降。新中国成立初期对古代文物和古籍的整理工作,也是为了寻找传统文化中有利于社会发展进步的成分。当然在意识形态领域,对旧文化的批判也是必不可少。所以一直到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传统的文史哲乃至书画艺术都处于低势能状态。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意识形态领域开始解冻,传统的老文化渐渐得到复兴。尤其是国学和古典文献的热掀起一波接一波的高潮。传统文人也开始逐渐恢复他们的社会地位。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