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草书三个点什么意思?

阎子安阎子安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你说的应该是草书中的“三点水”,这三个点的书写讲究可不少呢! 首先一点是三点要写得紧凑、密集一些;第二点是三点水的起笔与收笔都不宜过长或者过短;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三点要写得错落有致、疏密得体。

我们来看王羲之的《兰亭序》中「之」字的三点: 王羲之的「之」字三点笔势变化明显而又浑然天成,看似杂乱无章实则条理清晰。 第一点笔画较粗且位置居中,第二点笔画较细且向右轻点,第三点又恢复至粗而且位置左偏,这些细微的变化让「之」字变得生动而不呆板。 再看看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中「之」字的结构: 欧阳询字写法跟王羲之有些差别,但三点水偏旁却十分相似。也是两点细笔右挑,一点粗笔直下。

只是这种写法容易被人误认为是两个右点和一个短竖。 唐太宗的《大唐贤相傅公神道碑》中「之」字就显得比较有个性了: 此字由唐代书法家虞世南所书,笔划相对唐太宗其他书法作品来说更为纤瘦。但三点点画依然保持一定的宽窄比例和间距,整体看来仍不失端庄沉稳的风格。

到了宋代,书法提倡「尚意」,因此很多书家喜欢在行书或者草书作品中融入自己的个性。朱熹的《周易本义·乾》篇「之」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此字笔法随意自如,毫无拘谨之感。这一点跟晋代书法家王献之的书法颇有几分相似之处——挥洒自如而又法度井然。

清人刘熙载在评述王羲之《兰亭序》时说:「若夫一字之峻,一字之秀,及体势之侧,欹斜起伏,皆须稳然结凑,方成俊美。」这句话很好地揭示了历代书家对「之」字三点水部分书写的共通要求——“俊美”并且“稳凑”。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