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发行100多少套?
2015年11月,为了庆祝人民币发行60周年,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钱币博物馆向全社会发布公告,以20万套的发行量向公众发售2015版人民币发行纪念钞。 目前,我国发行的所有纪念钞中,只有2008年奥运钞和2015年人民币发行钞未加盖“中国人民银行”字样。从流通性来看,前者的确是“纸板”,后者的确是“纸币”;但从艺术性上看,这两张钞票堪称并驾齐驱。 除了上述两枚纪念钞外,我国还于2009年和2010年先后发行了分币型纪念币(以下简称“分币币”)和连体钞。其中,分币币共7枚,分别为1分钱、5分钱、1角钱、2角钱、5角钱、1元钱及2元钱,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发行;连体钞面值较大,为100元,但其印制数量仅有30万套。
不过,由于上述两种货币都不在普通百姓的日常使用范围之内,因此市场表现平平,甚至不如央行同期发行的面值为1元的2014年法币发行纪念金币(该金币背面图案为1元纸币的彩色图案,正面图案为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标志)。
那么,问题又来了!为什么中国人民银行要费劲巴力的发行这些“没用”的钱呢?
首先,从历史角度看,这些“没用”的钱都是国家主权的象征。
作为世界公认的国际信用基础,法定货币是一个国家的核心金融资产。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加深,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货币主权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
一个国家的央行的货币政策是否有效执行,该国的金融市场能否有效运作,乃至该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都直接或间接体现在其发行的货币之上。可以说,货币就是国家的名片。
其次,从现实意义看,这些“没用”的钱体现的是我国的国际形象和国际地位。
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我国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国际社会对于人民币的需求与日俱增。为了减少美元垄断造成的消极影响,满足各国对于人民币的需求,中国人民银行必须适时适量地发行新币。而这不仅可以增强人民的国家自豪感,而且有利于实现“和平崛起”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