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一园收藏价值吗?
个人认为,如果单纯从“价值”角度考虑的话,第一套人民币的收藏价值要远远高于第五套人民币1元券(以下简称“501”)。为什么这么说呢?且听慢慢道来。 首先需要明确一点常识,即人民币的收藏价值与其票面图案是否有代表性无关——例如,第四套人民币2元的图案是泰山,而50元的图案是长江三峡,但是从这两张纸币的版面设计来看,其升值潜力却是天差地别。这一点与第二套人民币颇为相像,尽管当时设计师的意图是在5分币中体现长城和黄河的形象,但是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最终只能找到黑白两色的长城和黄河,因此后来人们就在这张纸币上看到了黑白的长城和黄河。虽然这个例子有些极端,但是可以说明一个道理,即纸币的收藏价值并不取决于其是否具有鲜明的代表性和记忆点——因为不论如何,这些特征都是人为赋予的。真正的收藏价值的决定因素在于纸币的版面设计。
那么什么是人民币的收藏价值呢?就是人民币的版别——也可以理解为不同的印钞纸、印钞机和油墨的组合方式所造就的独特票面。目前比较公认的人民币版别的判断标准主要是看主景图像的线条形态,大致有连号、无连号以及凹版印刷、胶版印刷等概念。由于受到技术条件的限制,在早期的人名币发行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种情况,那就是同一币种的不同批次存在着明显的版别差异(主要是线条的差异)。这种版别的差异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钞票的收藏价格差异明显。
先来看看新中国的第一套人民币是如何制造的吧!因为第一套人民币是由中央银行委托北京印钞厂制造的,所以我们可以参考第二套人民币的印制工艺,来推断第一套人民币的印制工艺。第二套人民币制造的时候采用了双字母缩写编号,因此可以比较准确的确定其印制的是否为同一个版别;另外,在第二套人民币刚发行的时候曾用罗马数字标记不同冠号的纸币,这也为我们考察第一套人民币的版别提供了可能。于是我们就发现了这样一幕:同样是1953年发行的纸币,因为印制时间的早晚或者批次的不同,其主景人物的线条是有明显差异的,而这种差异导致了市场价格的悬殊。以1953年的两面旗纸币为例,全品整刀(100张连号)的价格在8万元左右,而早一年的两字冠纸币同样是全品,只是主景人物图线条比后者更为细瘦一些,价格在7.6万左右,二者相差近4千元。
再来看看现在正在流通的501是如何制造的吧!501是2005年发行的,由杭州印钞有限公司铸造,考虑到时间较早,我们就不放太新的照片了。通过仔细观察可以发现,501的印刷方式有两种,也就是存在胶版和凸版两种印刷方式。在观察的时候应该特别注意票面的文字和数字部分,如果这些地方出现彩色颗粒或者出现晕染现象,就可以断定使用的是凸版印刷;反之使用的就是胶版印刷。如果是同一家银行的纸币,而且印刷时间是先凸版后胶版的,那么两者的排列顺序应该是先凸版后再胶版,反之则相同。 当然,通过检查票面的隐形图文也是可以判断印刷方式的。具体的方法是检查票面有没有“RMB”三字的暗记,如果有的话,并且顺序是“R-M-B”的话,那么可以判定是胶版印刷,否则的话就是凸版。
从纸币的收藏价值角度来看,1元纸币的价值由高到低排列为:第一套人民币>第五套人民币(501)>第二套人民币>第三套人民币>第四套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