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镜鉴定价值多少?

季龙飞季龙飞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没有统一标准的,不同的拍卖公司或者交易平台根据当时的情况而定。 比如同一个标的,同一类型同一尺寸的镜,在春秋拍就有可能相差甚远。 比如说去年在安徽合肥举行的春季拍卖会上,两枚保存较好的汉代海兽葡萄纹铜镜拍出104万元高价;而在今年的春秋拍上,相同类型的铜镜却无人问津,两枚同样来自汉代的海兽葡萄纹铜镜估价均为75-85万,但最终却皆流拍。 原因也很简单,当年的买家买涨了。

其实这也很正常,毕竟拍卖会上的拍品都是经过仔细遴选的,但即便是这样,仍有“漏网之鱼”。 前不久,一个好友就遇到了这样的事,他手上的六朝时期(公元3~6世纪)的青瓷碗在嘉德网上预展中,被标注为“明代成化年制”,且被标注为“重要藏品”。 在他质疑此判断有误后,嘉德在线客服回复称:“通过图片观察,您这件器物整体釉色偏青,符合明代瓷器特征……具体真伪还有待鉴定部门鉴定,请您理解。” 他将此事在微博上进行公布,并@嘉德拍卖 @北京保利拍卖 @杭州西冷拍卖 @中原国际拍卖 @瀚海拍卖 @匡时拍卖 等机构,请求“援救”。 最后的结果是以退件告终——这些机构以艺术品流通性差为由拒绝收购。 其实,这些机构说得很有道理,作为一件明代成化的斗彩碗,流通性确实很差。不过其原因是这样的:

首先,这种器型的碗,目前发现的唯一的成对标本,在紫禁城。另外,类似的作品见于英国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等地。 其次,从胎质、纹饰、彩料上看,这是一件明代作品无疑。但是,六朝时期的青瓷怎么可能会是明代的斗彩?这显然是不合适的。如果真的是明代官窑烧造,那么其颜色应该更亮一些,而且造型会更接近现代盘子的样式。 综合来看,此物真品的概率很低,而且价值也不高。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