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的是第几版人民币?
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5套人民币,分别是: 第一套人民币(1948年-1953年) 第二套人民币(1953年-1964年) 第三套人民币(1962年-1974年) 第四套人民币(1980年-2004年) 第五套人民币(1999年-现今) 第一套人民币是在解放战争时期发行的,由于当时处于战争环境,印制技术非常落后,所以第一套人民币的印刷工艺比较粗糙,防伪性能很差,并且票面尺寸较小,很不容易辨别。目前只有5种面额的第一套人民币流存于世,分别是:1元、5元、10元、20元、50元;已退出市场,属于不可流通货币,但在收藏领域里热度不减,价格颇高。 在收藏界人们把前四套人民币合称“老三花”; 把第五套人民币简称“新三花”。
第二套人民币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发行的,由于当时国力虚弱,财政拮据,所以这套人民币的票面印刷较为简陋,主要采用胶印、凹印的方式,防伪能力较差,尤其是纸钞没有防伪标志。
在第二套人民币中,有5种面额的纸币流行已久,深受人们喜爱,它们是:5元纸币、50元纸币、10元人民币、2分钱硬币和1分纸币; 这五种币种因为具有不错的收藏价值而备受青睐。其中,50元和10元的纸币在市场上很少见到。
第三套人名币于1962年开始发行,共有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10种券别。这套人民币中,1元面值的车床工人图案到现在仍保留在第四套人民币1元券上。另外,1962年的2角钱硬币至今已经难以买到。 “车床工人”是第三套人民币中的主角。在这套人民币问世近50年后,也就是2006年左右,人们突然发现这些早已被收回库存的钞票居然还有“遗孤”在外——它们被用做企业生产产品的原料,或是被当做厂家的生产费用。
第四套人民币是人民币发展史中最独特的一首,它既是现代计算机技术、激光技术、印钞技术的集成者,也是传统金属铸币工艺的忠实延续者。为了适应电子支付等现代化金融形式的出现,第四套人民币首次采用了荧光防伪技术、缩微文字技术、胶印脱墨技术等,大大增强了纸币的防伪能力。同时,这套人民币还首次将主景图案置于水印中,即把毛泽东头像和水印梅花图案置于同一水印中,这也是人民银行为顺应市场需求而采取的创新举措之一。 第五套人民币2005版100元纸币,正面选用太阳神鸟图案,背面选用敦煌飞天图案,既突出了中国特色又体现了唯美风格。这一版人民币除了刚刚上市的100元新券外,其他面值的人民币都是2005年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