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白水印又叫什么?
在印刷行业中,“白水印”又称“水线”。是指印品在印制过程中,由于纸张或油墨的原因导致纸面上出现一条或多条与印刷色区相间的白色条纹,通常位于图像下方(也有出现在其它位置的)。 形成原因有两种:一种是胶印过程中因橡皮布或压印辊的磨损,致使墨色传到纸张上产生断断续续的墨线;另一种是特种纸(如无光铜版纸、有光铜版纸等)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均匀性,使印刷品出现了白水印。 目前,大多数印刷企业遇到此类问题都视其为废品而被直接丢弃或者很少加以利用。然而,这些被舍弃的垃圾中蕴含大量可再利用的资源——废纸浆。通过回收利用,不仅可以减少造纸工业排放的有害污染物,还可以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深入研究和探讨白水印的形成机理及控制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实验原料和仪器设备 1.1 原辅材料 实验采用的双组份油墨分别为:通用型油性凹版印刷油墨、UV固化高速打印油墨。两种油墨中的色浆均为:耐晒黑色K3820(C.I.黑色5694):滑石粉=1∶7;网点面积率约为80%;色牢度达到4~5级。试验用纸为铜版纸,白度约85%,表面强度大于600N/m。
1.2主要仪器 TJ-6B型平板印刷机(北京拓疆科技有限公司);ZQX型自动定量给浆机(浙江瑞安机械厂);FAX-1050G型真空干燥箱(上海博讯实业有限公司);STL-20A型四通道颜色测量仪(北京色彩恒定科技有限公司);YQZX系列纸样挤压器(重庆轻轴机械有限公司)。
2. 测试方案 根据上述实验原料和仪器设备,构建一个模拟生产线,进行如下操作:将一定量的纸料置于给浆箱内,利用真空吸咐原理,将一定浓度的油墨浆吸入纸张中,然后在压印辊作用下,使油墨均匀地涂敷于纸上并经干燥,制成涂膜后,利用颜色测量仪测定其色度并记录。重复以上步骤,直至达到所要求的取样量。 通过改变油墨浓度、印刷压力、烘干温度和时间等工艺参数,分别制作10根样品,每根长约1m。然后测量每条样品上的4个色点(两色中心,两点边界)的颜色值,计算出平均色度值,并以标准差表示色度值的波动情况。 以不印图案的空白纸作对照,检测印刷图案所产生的色度变化,以分析问题的根源。
3. 结果与讨论 在本实验条件下,影响印刷白水印的主要因素依次有:油墨黏度、印刷压力、烘干温度。当其他条件相同时,随着油墨黏度的提高,白水印颜色变深,出现明显印刷斑痕的面积增大。这是由于油墨黏度变大后,其流动性变差,造成油墨沉积现象加剧从而产生白水印。另外,由图1可知,随着油墨黏度增加,色度标准差也相应增加,说明油墨黏度对彩色图像色彩均匀性的影响较大。 当油墨黏度确定为合适浓度时,进一步研究印刷压力、烘干温度两个因素对白水印的影响,如图2、图3所示。
由图3可以看出,随着烘干温度升高,白水印的颜色越来越深,当超过150℃以后,升温速度对白水印的影响变得不明显。这可能是因为高温下,油墨的成分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导致其稳定性下降,加上高温会产生一定的烤黄现象,因此才会出现该结论。 从总体来看,本次实验所得的白水印颜色较浅,且差异不大,这主要是因为油墨中含有大量的白色颜料所致。若油墨中白色颜料含量过高,则印品的白色区域会出现反白现象,即白水印变成灰水印并且颜色越透,反白的面积越大;反之,若油墨中白色颜料含量过低,则不能有效遮盖纸张底色,也易出现白水印。
要消除或减轻白水印,可在以下方面考虑:选择适当黏度的油墨;控制好印刷压力、烘干温度等工艺参数;添加少许白色颜料,特别是高温易退色的颜料(如铬黑T、苯胺兰等),调整油墨颜色;合理设计版面,使油墨均匀覆盖整个图文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