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一百金币是多少人民币?
中世纪的欧洲一般以银便士(penny)作为货币单位,而每个国家的银便士的含银量都不尽相同,因此需要规定一个基准,确保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顺畅。18世纪后期,西班牙的银便士重量为4.5克,含银量375‰;英国的银便士重量为3.5克,含银量500‰。
古罗马的银币“迪纳厄斯”(denarius)在帝国鼎盛时期平均重约26 克,含银量大约为930‰~940‰。 那么,按此计算的话: 一枚公元1世纪的罗马银币大概相当于现在的11元人民币。 而一枚中世纪英国的银便士就相当于是今天的29元人民币,比一枚新台币大钞(20元)还要值钱。
当然,这些只是平均数值,如果碰到质量差的铸币材料,含银量甚至达不到平均值;而如果碰到优质白银,含银量反而可能超过上述数值。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欧洲很多国家都没有统一铸币制度,因此同一时期不同的地区发行的硬币含银量差距也很大——比如在法国南部,16至18世纪发行的银币含银量只有 500‰左右,而与此同时英国发行的银便士含银量却高达550‰。所以在进出口贸易时,为了算清楚银子到底少了多少,还要考虑所在国的特定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