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万两黄金多少人民币?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小时候一直以为四百万两相当于现在的四千万斤,也就是两亿枚一元硬币,大概两个北京故宫的大小,非常庞大,以至于我一直认为李鸿章是清朝最大的巨贪(其实他排不进前五)。后来读了《李鸿章全集》与一些史书才了解到实际并不是这样。 光绪二十年二月二十三日,即1894年3月23日甲午战争爆发前夕,清廷为了筹办海军,批准了李鸿章的奏议,准其借用洋商汇票(期票)三百万两,限期三年,以海关税、盐课和捐输作为担保,逾期则由户部(中央财政)用银补兑。三百万两白银在当时是个什么概念呢?相当于清廷一年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一不等。
当时北洋水师的军费开支很大,据称海战失利后“各舰只存水线以下部分多被击毁”,“船底多陷,炉灶被毁,抽水管道折断,自海水侵入,机钮机器全被湿烂,一时不能修得”(《李忠愍公(鸿章)遗稿·奏议》)。也就是说当时北洋舰队的主要战舰基本都进水了,需要大修。而维修费用相当昂贵,如果从英国采购新式铁甲战舰,一艘至少要七十万两(《义和团档案史料》)。
当时清廷还准备向日本索赔,毕竟日本袭击了北洋舰队的核心——定远、镇远两艘铁甲舰。如果索赔成功,至少也可以弥补一部分损失。但是日本很无耻的拒绝了,他们说:“因倭国贫穷,赔款无力缴纳……”(《日本外交文书选译——关于中日甲午战争始末之有关文献》)。 三百万两对于李鸿章来说是够用的,因为当时清政府对北洋舰队控制力很强,北洋舰队基本没有自主权,所有花费都要经过李鸿章审批。所以这三百万两究竟都花在哪了我们还可以仔细审查一下。
从《李鸿章全集》中我们找到三份购买物料和装备的清单,分别是: 一、购买德国克虏伯炮厂所造新旧钢制大炮及钢盔等项,价银二百一十万两(约合现在两千八百万人民币) 二、添购速射炮位,价银一百八十万两(折合现在一千六百万元) 三、补充兵员,训练,以及购买枪弹、铁甲舰、鱼雷艇等各项,计银五百九十万余两(折合现在一万二千五百万元)。总计一千四百九十余万两(折合现在两亿三千万元) 李鸿章死后,他的幕僚赵烈文在他的日记中透露李经手的军费高达二万万(当时大清的国库年收入大约为一千万两)! 如果按赵烈文的记载,那么李鸿章仅军费一项就花了朝廷一年的收入,加上其他费用,估计超过两年,这就等于掏空了一个省十年的财政收入!这在今天绝对是不可想象的。
当然有人会说这是北洋舰队和淮军的花费,与李鸿章无关。但是我们要知道,在晚清军队和官府是最不讲武德的几个群体之一,贪污腐化横行,将钱装进自己的口袋是他们的第一选择。至于军队战斗力——那是什么?能吃么? 因此可以想见李鸿章从淮军系统中抠出这么多银子的难度并不大。有清一代,汉人督抚中,李家的胃口可以说是非常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