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版1元人民币怎么分辨?
目前,我国已发行五套人民币,均出现过错误。 1948年版的人民币,是中国人民银行刚刚成立时发行的,由于条件有限,印制技术非常落后,导致很多票面出现漏色或多色现象,比如背面花纹中有黄颜色;50元券的正面国徽中多了麦穗(图一),这些都被鉴定为“错版”,但这些都是属于漏印的瑕疵,并不影响印制质量与使用。
第二套人民币于1955年发行,面额分为:1块、2块、3块、5块、10块和20块6种。该套人民币在设计时就考虑到了防伪问题,在背面胶印底纹中设计了“人民币”和“RMB”字母,并且根据不同的纸币品种印上了不同的数字。但由于当时技术所限,印刷机的压力无法得到很好的控制,加之检查力度不够,导致不少纸币出现了字母或数字重叠的情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重影”。对此,银行方面只收回少量有重影的纸币,大部分都作为正常货币流通了(据说因为这种错误很独特,不会和其他错误混淆,更容易区分)。
第三套人民币于1962年开始发行,一直沿用至今。这一套人民币增加了5角和1角两个面值,取消了对1元钞的防伪标识,而采用了星条水印、暗记、安全线等新的防伪措施。但是由于印制工艺的问题,很多新版钞票在印制的过程中会出现偏移,安全线出现在正面或者背面,而星条水印也存在单边或者双边的情况(现在市场上有很多专门收集第三套人民币异形的爱好者)。不过,这些纸币只要仔细辨认还是可以发现的。
第四套人民币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发行的,虽然经历了1987年和1995年的两次大规模兑换,仍有不少存世。这套人民币于1980年开始印制,取消了第三套人民币中的1角券,增加了50元和100元两种面值的纸币。同时,设计风格上继承了前一套纸币的特点,如凹版印制的古钱图案和水印。但是,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许多纸币的正反面均出现了白点和黑点。对于这种现象,当时的解释是油墨不完全干燥导致的(当然这种情况应该不会出现),或者是受胶辊的压力产生的水泡留下的痕迹,称之为“墨水斑点”,尽管有部分被印在了印有防伪标记的地方,但是都不足以影响识别。银行方面仅将少数特别明显的作“残次币”处理,其余的都作为正常的货币流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