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的人民币和现在怎么换算?
目前,我国使用的货币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第五套人民币。其中,1999 年版纸币和 2005 年版纸币按照票面尺寸分为“大头”(大面额)和“小头”(小面额)。1950 年版人民币的发行时间处于第四套人民币之前,与第三套人民币共存过一段时间,但不在市场上流通了,因此没有列入现行人民币序列。不过,1997 年香港回归时,央行曾发行过一套纪念钞,正面主图案就是 1950 年版的 10 元钞票。这套纪念钞的背面有一个很特殊的标识 —— 它采用了英文字母 “PM” 和阿拉伯数字 “50” 的组合作为标识。这个 “PM” 是人民币单位 “元” 的英文缩写,而 “50” 则表示这一张纸币是一枚人民币。
以物易物的形式出现 虽然 1950 年版人民币没有进入市场流通,但它却是新中国正式发行的首套人民币。这套人民币是以中缅边境贸易的实际情况为基础设计的,当时并没有采用统一的纸币尺寸和印制技术,而是分别以边钞和中钞的形式出现。 所谓的边钞就是指我们现在的零钱,也就是五分钱、一毛钱这种。这些硬币和纸币都是按照当时的兑换比率与缅甸的货币兑换的。比如,当时用一元钱可以换得三块五毛钱的缅币,那么,五分钱的中国货币就可以换得 1.75 毫的缅币。 边钞的主币部分有分币和角币两种。分币又可分为硬分币和软分币。其中,硬分币是用铝镁合金制成的圆形硬币,有铜镍合金和金属镀锌等材质;软分币是由煤油纸印制的圆形纸币。这两类硬币或纸币都有大小面值之分。
此外还有一套中钞,这套中钞主要是用于大宗买卖的。最大面值到了百元,最小面值的钢镚也有五分。这可以说是新中国的第一批“纸币之王” 。因为当时我国的经济体系还比较落后,所以这套中钞的印制工艺也比较落后,采用的是凸版印刷,也就是在印制好的纸张上进行加墨印刷,这样使得这张纸币凹凸有致,很有质感。这也是我们现在很难看到的“古币样” 人民币了。
与第三套人民币相比,第二套人民币的中钞增加了 3 种主币(1 角、2 角和 5 角)和 4 种辅币(1 分、2 分、5 分和 1 毛钱)。这 3 种主币也分为硬通货和软通货。其中,2 罗和 5 玫属于硬通货,1 角属于软通货。至于那 4 种辅币,1 分和 2 分属于硬通货,5 分和 1 毛钱则属于软通货。 因为当年我国主要的经济交往是以物易物的方式进行的,所以这套中钞基本能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只不过后来由于经济体制的原因,这套中钞大多被销毁了。现存世不多,十分珍贵,尤其是一些冠字号码极好的“豹子号”甚至是 “顺子号” ,更是值得让人眼前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