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人民币作者是谁?
这是我国发行的第一套人民币,其图案是当时国内最著名的画家任伯年所画,分别是“农民与土地”、“工人与工厂”、“银行与钞票”和“火车与桥梁”,所以又被称为“任伯年四骏图”。 这是当时国统区人民饱受压迫的痛苦生活写照,而发行这样的纸币正是为了鼓励大众克服苦难,建立新中国。 然而,1948年的国统区民生多艰,经济危机蔓延,货币贬值,物价飞涨,人们穷得连饭都吃不饱,这样的情形下谁还会把一贫如洗的解放区放在眼里? 于是,我们这套人民币的诞生便历经坎坷…… 先来说这“四骏图”的来历。
这张描绘农民在田野里辛勤耕作的《劳动奋进》(又名《农民与土地》),其实是任伯年应故友胡佩衡之邀,为北平艺专的礼堂所作的一幅巨作。 因为画得太好了,被学校留了下来。抗战胜利后,北平艺专由杭州迁回北平复课,因为杭州有西湖,风景太好,易让人忘忧,不够专心;而北平呢,有万里长城和秦始皇陵,可以警示后人,激励学子发愤图强——这个,当然是为了适应当时的政治环境需要啦!
于是,这座礼堂就成了新政权一个象征性的存在——“劳动奋进”成了“人民公社”的象征,“农民与土地”成为了“工农联盟”的标志。 而另一幅《钢铁的生产》(又名《工人与工厂》),更是有着传奇的经历。 这幅画原是一艘火轮上的铁锚,是任伯年在旅顺造船厂为即将启程开往东北的“海辽”号轮船所作的装饰。 但是,这艘船还没等起航就遭到了劫难——日本侵略者发现了它,并把它炸成一片废墟。 这幅《钢铁的生产》也就这样流落到民间。
抗日战争胜利后,东北成了我党最重要的战略根据地之一。为了支援东北的革命和建设,一批批物资从关内运过来,其中就有这幅《钢铁的生产》,它经过装裱后被挂在满洲工业会的会堂里。 不过,这会儿“钢铁的生产”已经是“经济建设”了。
再来说这“币制改革”的艰难。 1947年底,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发行人民币,但由于缺乏流通领域,加之币值不稳,民众并未广泛使用。 于是,在1948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营业所通令”,要求各金融机构一律停收现金,所有收入一律转为存款,统一上缴人民银行。 也就是说,国家实行了计划经制度的同时,也取消了市场交易中的货币中介作用。
物价迅速下跌,通货迅速收缩,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市场动荡不安…… 面对如此困境,党中央果断决定,发行人民券,收回银圆券,实行钱票制度,以稳定金融市场。 这一举措果然有效,到1953年,全国商品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已经降到13.7亿元人民币。 而在这之前,也就是1950年到1952年期间,国家财政收支出现过12次赤字,共计15亿元。 如果将这三套人民币的价值加在一起,这个数字更高达千亿元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