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雕有价值吗?
说到竹雕,就不能不先说竹。因为,在所有的材料里面,竹是最接近书法、绘画和篆刻的素材。 首先说竹的外形特征。竹,属于禾本科植物,有矮小细长的茎干,节与节之间的间距一般比较大;叶片细小,呈线形或条状,有疏密变化。虽然也有粗大的竹种,但外形一般不具备明显的观赏价值。
其次说说竹的价值。古人论竹,首重“气”。北宋诗人苏轼就有“宁可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腹有诗书气自华”之语。而“气”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礼记·檀弓下》曰:“有气则有体,有体则有道。”朱熹注曰:“生气,天地之正气也。”可见,“气”是天地之间充满生机活力、刚猛正大的浩然之气。有了这大气,竹子才有了生命力。所以,清人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论及养花之道,就说:“吾谓花之尤者,莫如竹。”
第三谈竹子的应用。在古代,文人可以居无竹,但是不能没有竹。于是,他们就在居室之中,摆设几竿竹子。宋人赵希鹄所著的《洞天清录》就专门讨论过此问题:“……居不可无竹。所谓‘无竹令人俗’者也。然庭前甘泉,左右修竹,虽种兰、桂,添香增色,而清芬幽韵,无非雅士。若以竹比德,当居首焉……” 在室内陈设上,除了插瓶养竹,古人还有很多方法。比如,用竹根做桩景,或者将绿竹锯割成段,编成各种形状,悬挂起来,就像今天的彩灯一样。用这样的方法来装饰房子,在宋代十分盛行。
最后谈谈雕刻。前面说了那么多关于竹的文化价值和审美趣味,其实,这些所谓的“价值”,归根结底都集中在“竹”的本身。而雕刻,则是把特定的审美意识通过手下的刀斧,刻划出来,印在实实在在的木石上面。这样一来,原本虚无缥缈的审美理念,有了现实的可触摸的具体存在——这就是一件雕刻作品了。它既是创作者审美意识的载体,又满足了欣赏者的精神需求。竹雕的价值,就在于它集艺术性、观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不过,因为竹是一种天然材料,容易腐烂,所以留存于世的古竹雕真品不多见。目前市面上看到的古代竹雕作品,多是近代或现代的仿古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