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山有收藏价值吗?
作为韶山人,对这个问题很有感触。我从小就在韶山长大,对这块土地有着特别的感情。在改革开放前,这里是很穷很落后的小山村;而到了改革开发的四十年来,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变化可谓翻天覆地——交通变了、通讯变了、饮食起居变样了……当然,最引人注目的还是来此参观学习的人变得多了起来。
据说来韶山参观的人最早始于1967年,这一年毛泽东视察湖南时曾专门前来韶山冲。其后,因为特殊的时代背景,大批外地人前来参观受到限制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出现“人山人海”的景象(仅就本人记忆中所知,从1967年到1976年间除了每年的“九大”“十届三中全会”“批林整风”等会议期间外,并没有出现大量人群聚集的情况)。
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建设突飞猛进,社会风气发生很大转变之后,人们才又重新见到络绎不绝的访客。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自媒体行业的崛起,越来越多的信息被快速发送和交流,越来越多的人来到韶山。根据资料显示,目前每年到韶山参观的人数超过300万! 如此多人前来参观,势必给当地带来一定的经济和社会影响。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起,国家相关部门便开始在韶山进行文物建筑和纪念设施的规划与建设工作。如今,经过不断完善和发展,一个集红色文化、革命传统教育、党性教育以及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红色教育基地已经形成。
可以说,韶山是党的光辉历程的一个缩影。她如同一个充满温情和力量的母亲,用博爱的胸襟迎接八方来客,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一代代人成长。 我是看着韶山的蜕变长大的,现在又从事于红色文化行业,因此对于题主的问题颇有感触,谨以此答案致敬伟大的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