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有紫砂佛像吗?
清代时,紫砂艺人的思想和技法已得到彻底的解放,在整个紫砂发展史上,清代的艺术表现力最强。在继承前代传统基础上,创新层出不穷。紫砂的制作者和使用者双方的精神交流在明清时期得到空前的发展,为紫砂艺术创造了良好的空间,使整个紫砂制陶业进入兴盛时期。佛像造型在此时已有较大的创新和实践。
清顺治紫砂胎红釉观音像
该观音头梳云髻,顶戴宝珠冠,袒胸宽衣,臂饰钏环,左手托净瓶置于胸前,右手垂下施无畏印,立于覆莲座上,胎质温润,通体挂红釉,头后有长条光束,飘逸于头廓之后。其造型敦和自然,塑工精细入微,釉色红艳通透。观音为慈悲慈祥的观世音的简称,她与文殊、普贤、地藏并称四大菩萨,具有寻声救苦、有求必应的无量功德,而手持净瓶、杨柳,表示以甘露惠济众生,并常常凌驾于祥云或乘鲤鱼巡行于四海,以救度众生。观音是大慈大悲、救度众生的象征,她的慈善面孔已为广大信众所熟知,成为人们心目中救苦救难、功德圆满的化身,所以被人们所崇拜、热爱和供奉,是雕塑家用以表现的最普遍的题材,这件红釉观音是清代顺治年间的传世佳品。
清康熙紫砂胎红釉自在观音像,高约29.5厘米此件观音像造型优美自然,是清代康熙年间罕见的紫砂塑像力作。
清康熙紫砂胎红釉释迦牟尼佛像
该释迦牟尼佛头戴通天冠,面庞饱满,唇齿分明,眉目传情,双目下视,表情庄重平和;束高发髻,宽衣博带,坦胸跣足,左手托净瓶,右手覆膝施说法印,赤足坐于仰覆莲的方形佛座上,通体施红釉。释迦牟尼佛乃佛教创始人,与观音菩萨一样,是人们所敬畏和顶礼膜拜的崇高神灵之一,人们希望佛祖能解脱尘世烦恼,消除天灾人祸,普渡众生,拯救世人。这件红釉释迦牟尼佛是康熙年间的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