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老银币哪几种?
清朝(1636—1912年)时期,中央政府建立了铸币厂。当时铸造的银币有“光绪元宝”“大清金币”“民国纪念币”等。 其中“光绪元宝”是清廷户部所为,根据铸造年份、地点和材质不同,分为多种版本,尤以湖北省所造“湖北省造光绪元宝”最为出名; “大清金币”由清廷工部制造,按成分不同分为“纯金质”“合金质”两种,其中“纯金质”共有五款,正面图纹不同,背面均为“大清金币”四宇;而“合金质”共有一款,图案与“纯金质”基本相同。 “民国纪念币”包括“袁世凯像共和纪念币”“孙小头”“开国纪念币”等,这些银元都是中国近代史上有代表性的货币。
还有清末和民初民间私制的劣质银元。这些银元质地低廉,含铜量高,有的仅含银百分之三而已。造型仿制官铸银元,惟图花纹的不同以示区别。一般流通于市面,多为群众收藏。
戴俨优质答主古代银币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多见,其中流通使用且有一定影响力的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为北宋政和通宝、重和通宝、宣和通宝(年号)折二型银币和宣和元宝、宣和通宝、宣和钱币(钱文)折十型银质年号钱。该类银质钱币自被发现以来一直纷议不断,真伪难辨。然随着出土考古品的日益增多,其存世确凿无疑,已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北宋银币是迄今发现时代最早的银质流通货币,在我国古代货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由于铸造行用时间短,存世数量不多,完整者尤为稀罕,历来深受收藏界珍爱垂青。
第二种为民国银币。孙中山中华民国银币、袁世凯中华民国银币和北洋造币厂铸造的光绪元宝,均是中国唯一发行流通并有一定管理约束机制的近代银本位货币。民国银币自1912——1935年间,作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法定货币,在中国流通达23年之久,影响极为广泛,是中国近代货币史上流通时间最长的币种,其作为银本位制下法偿制的通货,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举足轻重,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第三种为地方性非正式银币。这类钱币包括光绪元宝、大清银币以及宣统元宝等,系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后各省度支部、造币厂等擅自铸造发行,并未呈奏中央批准。这些钱币铸造时间短,且未正式行用,是“名不正,言不顺”的“私铸”钱币。该类银币版别复杂,存世多为试铸样币,流通使用极少,存世罕稀。因其做工精整,图案文字隽美,历来为钱币收藏家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