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十两银币价值多少?

明靖姝明靖姝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890年(光绪二十六年)清光绪皇帝钦定银元价值,每枚银元折实银两四钱二分五厘五毫。 注:以上数据来源于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 年)华北政务委员会资源调查所编《中华民国金融统计》。 根据该资料记载,1900年至1927年间,各地银元平均成色达标率为69.6%,而达到90‰以上的只有1913年和1914年两年,分别是95%和92%;各省及各地银元实际成色与标准成色的平均差数,以1900年到1917年为最大,达0.858;按当时规定的“足色”银两折算,即要扣除3%的损耗。 也就是说,在流通中,实际上大部分银元都达不到“足色”的水平,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含有一定的杂质。这种成色不足的银元,俗称“洋杂”或“洋药”“生银”等,其价格比足色的银元低得多。例如民国元年,北洋兵站局生产的银元含银量为87‰,而当时的广东、云南等地生产的银元只含银量84‰左右。北方人用京币(指直隶(今河北省)生产的银元)去买南方的东西,南方人会感到吃亏。于是,人们就以“北物换南货”,即用北方生产的银元去购买南方生产的产品。因为“苏元”(即苏州铸造的银元)的质量最差,所以又被称作“北物换苏元”。

综上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结论:1.清代和民国初年的银元,含银量并不高;2.清朝时期的民间交易,是用不足值的银元(即“洋杂”)来进行计算的;3.清末民初,各个省份都有铸造银元,但是品质差别很大,有高有低;4.南方各省的银元质量较好,北方的银元质量较差。 所以您如果有一枚清代的十大样银元,先别高兴得太早!因为这有可能是“假银元”“土银元”!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