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玩文玩的叫什么意思?

公孙梓雨公孙梓雨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民国玩文玩”这个说法并不准确,应该是“民国时期(以及更早时候)的文人玩文玩”。 之所以说它不全面,是因为在民国乃至更早的时候,虽然文人们是文玩的主要把玩者和推广者,但并不是唯一的玩家或初期的玩家。比如明代士大夫们就有收藏把玩手串的习惯,而更早在宋代就有文人“盘核”(也就是盘核桃)的记载了。

不过,文人们对文玩进行整理和推广的作用无疑是功不可没的——没有文人的参与和传播,很多文玩可能也就慢慢消失了。 关于文人如何玩文玩,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斗蟋蟀、集古董和品花茶了。

在清人赵翼的《陔余丛考》中,有一条这样的记载:“京师戏场之戏有斗蟋蟀,两雌相见,必争斗,用器承其战处,观者围而看之,谓之‘蟋战’。”这里说的“京师戏场之戏有斗蟋蟮”,其实就是指的北京城里的文人游戏,这种游戏受到了达官贵人、文人雅士甚至市民阶层的喜爱。

除了斗蟋蟀之外,清代中前期还流行一种斗蛋的游戏,这似乎更多受到儿童们的欢迎。在顾禄的《清嘉录》中,就有关于“斗蛋”的记载:“清明日,诸妇以灰散墙脚,谓之‘扫晴娘’。又以鸡蛋、碗豆等置于盘中,令童子盛玩食。俗传,如今日阴雨,明晨必晴。又传,如盘中之物先尽,明日必早炊;若只余一鸡蛋,明日必饥。此皆不可信。”

其实,类似斗蟹、斗鱼、斗鹌鹑等其他“斗”字类的游戏,在明清时期的文人生活中也十分常见。 除了斗以外,文人收藏品赏也是一大乐事。这方面最有名的当数明清时期的文人雅士收集奇巧之物,比如明代的文震亨在《长物志》中,就对当时文人的收藏风尚进行了记录: “余自少时即好收贮奇巧物,正使非真,但奇特可喜,则必购求之,今所积不知几倍矣……至于古玩,几案之珍,瓶池之供,惟意所到,无一不是养性情、忘忧虑之物也。”

事实上,文震亨所说的“奇巧物”中就不乏文玩内容,他提到的梳妆盒、印色、印石、墨晶石便是。只是这些物品在今天看来已经远远不算“新奇”之物了。 至于文中未提及的更多文玩,在当时的文人生活中更是无处不在。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