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有银行存折吗?

季飘雨季飘雨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民国时期,老百姓有了钱会放在家里,还是存在银行里呢? 答案是:都会放在家里! 民国时期的银行业十分不发达,当时社会上流通的货币主要是银元、铜币和纸币(法币),很少听说有人把钱存入银行的,更别说银行存款折了。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因为国民政府的财政混乱,导致银根极紧,通货膨胀严重。物价上涨非常快,1935年底至1940年间,物价平均每年上升27.8%。 这么严重的通货膨胀,人们自然不会把钱放在银行里坐视贬值,而是想办法花出去购买实物(如粮食),或者投到产业中去获取收益[ii]。所以虽然当时商业银行很多,但是储蓄业务非常稀少。

到了抗战后期及民国晚期,由于战局的影响,国内经济一片混乱,就连国民党政府也没有能力统一管制全国的金融政策。加上此时国民党政府已经没钱发国债了,于是只好以物易物的办法从美国换取武器,这导致了法币的疯狂贬值。 到1948年12月,法币兑美元汇率达到了1∶678.76[iii]。 而这时国民党的政治中心却还在坚持金本位制,让法币与黄金挂钩,每枚法币含金量为0.22217克;同时,国民党的财经中心则坚持汇率不变,即法币对美金维持1∶625的汇率(按当年价格计算,约合1∶548元人民币)。也就是说在当时的条件下,1元人民币相当于5分钱美元的金价[iv]。 这下子可糟了!法币贬值,而人们的观念中又认为金币最值钱,于是大家争先恐后地去兑换金币(纯金的元宝、钞版等)。

为了阻止民众兑换金币,法币发行额继续暴涨,从1948年的3亿多,增加到1949年的57亿多。 但是这样的措施只是暂时拖延了民众换金的热潮,到1949年秋,法币已经毫无价值,人民不再将它当作货币使用。这时候如果还有人把自己辛苦攒下的积蓄存在银行里,那简直要亏哭了——本金一点没少,然而储蓄的利息根本不够支付生活成本的增加。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