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瓷和民国瓷有什么区别?
先放图 然后放科普 首先声明一点,所有观点只是从个人角度进行分析,并不一定代表客观事实。 晚清民国瓷器的特点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乱!
康乾盛世期间,由于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外有马戛尔尼使团来朝,内有乾隆南巡,为陶瓷烧制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这一时期的瓷器制作规范,造型端庄,装饰繁复,纹饰多缠枝莲托八宝或福寿双全等寓意吉祥的图案。
道光以后,内忧外患,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使得江西陶土资源被大量开采,而国外市场的丢失(主要是英法殖民地市场)又导致外销瓷器数量急剧下降,清廷财政收入因此受到重创。
在这种情况下,景德镇陶瓷开始向民窑发展,并逐渐形成民国瓷器生产主体。这种变化带来的最直接后果就是:官窑式微,民窑兴盛;工艺流程简化,烧造规模增大;原材料选用更加灵活,瓷土淘洗次数不再固定(比如明代成化斗彩高足杯一定是淘洗三次的瓷土制成,而清代光绪五彩碗很可能只用淘洗一次甚至不淘洗的瓷土烧制,因为工艺流程简化了,成本下降了,所以价格比成化的要便宜很多,但是用料是否更细密那就不好说了);造型更加随意,没有一定之规;彩绘色彩丰富,但色调往往偏暖(因为洋红(铬酸铅的红色粉末)的使用比例要比明代更高一些,而这种颜色的特点就是在烧制过程中如果温度控制不当就容易发灰,温度过高就会发红,因此偏黄的色调也就成了民初彩瓷的一个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