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玲珑瓷碗有收藏价值吗?
题主真是有心,问题描述里把“青釉”打错了都还来问。 关于清仿明瓷的问题,其实不用多说了。我一直在强调一个问题,就是明代瓷器不仅是民窑体系,而且尤其是宣德时期官窑体系的瓷器,是非常值得收藏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嘛,很简单——传世量极少! 单就青花瓷器而言,明初洪武、永乐朝的青花瓷器,因为烧制量不大,加上流传下来的数量确实不多,所以价格一直是比较高。到了中期正德、嘉靖年间,由于使用进口苏麻离青料,烧成情况不稳定,出现“铁锈斑”,导致当时很多瓷器不敢买,甚至有人说当时北京东四牌楼有几家大古玩铺都不收这种带“铁锈斑”的瓷器。(《文物》1964年1月出版的一篇文章里提到过)。
不过,正是这样的瓷器,现如今反而是最受收藏家喜欢的,因为他们带有“岁月痕迹”——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包浆”。再加上本身品质就不差,所以价格也是水涨船高。 再说粉彩,同样是中期的雍正朝,因为使用的颜料都是国产原料,所以粉彩瓷器上会出现沉淀,这点就和今天染指甲用的彩甲粉一个性质了。不过,因为那时候用的是矿石原料着色,所以粉彩颜色鲜艳程度和现在肯定没法比,但显得淡雅、高贵,这也是现在很多人喜欢的老瓷的感觉。
到乾隆时期,粉彩更加成熟,色彩更加艳丽,不过也有个缺点,那就是纹饰过于繁密、琐碎。好在有素净的底纹做陪衬,不至于感觉杂乱。嘉庆以后,粉彩开始走下坡路,开始出现“玻璃光”。至于你说的那个碗,如果真是老物件的话,那我估计应该是康熙朝的。如果是,那价格肯定会让你觉得很惊喜。 其实,无论是哪种价位的古董,都有其价值存在的道理。毕竟,能够留存到现在,而且是完好的,这些文物不仅有着珍贵的历史研究价值,更是凝聚着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