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呼机有收藏价值吗?
寻呼机从80年代初面世,到2001年退出历史舞台,中间经历了18年的风雨,虽然要比大哥大、BB机早退出一届,但其独特的文化和影响依然值得记住和怀念。
80年代初,寻呼机由美国的戴尔集团引进中国市场,一开始它的价格很高,一般的员工根本买不起,主要是给企业高管使用的。当时它被称为“白领专属”的奢侈品,和现在的智能手机相比简直是一个在天,一个在地。
不过,尽管如此,还是有许多人拥有了它。那个时候如果有人拥有一部寻呼机,走到哪都会是焦点。因为寻呼机的体积很大,有收音机功能,有彩屏,还有语音合成,当时很多人都把它当作一个大玩具。
而真正让寻呼机走入寻常百姓家的,是“服务”这个关键词。
1995年,中国寻呼业第一家综合性数据业务公司华信公司成立,标志中国寻呼行业进入数据服务阶段性发展的新阶段,催生了互联网服务创新应用——GPRS。
寻呼机进入中国人的家庭生活,让中国互联网使用者第一次可以即时交互,享受随时随地、多人互动的沟通乐趣,为手机的普适当做好了铺垫。
90年代初出现了许多寻呼台,每个人拥有一台寻呼机变成了当时很时尚的一件事,并出现了“一人一把键盘,一手一台寻呼机”的潮流。寻呼机可以查询新闻、娱乐、饮食、气象、邮购、交通、娱乐、生活、商务、体育、休闲、电话簿等多种信息,还可以发送短信、收发E-MAIL。寻呼台将大量的新闻和娱乐等相关信息提供给大家,进行及时的交互。当时许多寻呼台的呼号已经家喻户晓,且每个寻呼台都有各种各样的“卖点”,如“北京寻呼台——中国唯一、世界领先”,“中国日报——中国寻呼台,国际看一线”等。每个寻呼台都有与众不同的铃声“风格”和“特点”。
虽然通讯方式日新月异,但小灵通、手机、笔记本电脑,乃至如今风靡的iPad等,都无法取代寻呼机在人们心中留下的记忆。正如一位名人所说,“尽管飞速发展的现代通讯工具(手机、电脑等)使这种昔日时髦的通讯工具逐渐由贵族化为平民,但它在我们心中的位置永远不会改变”。
然而就是这样一台有情怀的机器,在2001年,被手机淘汰了。
被手机淘汰了,但为什么在手机还未普及的时候,寻呼机有着那么高的市场占有率,并且得到了大多数用户的肯定?
原因一,手机的屏幕很小,看的字很有限,并且有地域性,如一个城市一个号码段,如果在城市里使用,遇到另一个用不同号段手机的人,那就得打电话了。
原因二,寻呼机的功能可以用一个软件解决,现在的智能手机除了有上网,看电视的功能以外,还需要掏钱购买其他软件才能解决。
原因三,智能机用的是智能操作系统,它的耗电量远远大于功能机,而且硬件的更新换代速度很快,就像现在的功能和外观都比以前的优秀了很多,这样的更新是不是很快就会到来,硬件的更新换代太快意味着使用者的心理忍受能力就会变差,就会急于更换手机。
原因四,“即使到了2020年,手机也将仅仅是一个音频通信装置”,这是手机发明人马莫里斯在1994年对手机发展趋势的预言。
以上的原因是寻呼机不被手机淘汰的原因。
但即使寻呼机没有了市场,它依然有它的价值。就像书籍一样永远不会淘汰。
尽管寻呼机的功能已被智能手机等移动通信终端所覆盖,但对于一些人来说,寻呼机的“情怀”却难以磨灭。正是这种“情怀”,让一些具有怀旧情结的用户,仍然对寻呼机情有独钟。
寻呼机的收藏从1998年就开始了,收集寻呼机的模式也开始流行,中国许多收集协会也开始收集。而最近几年,寻呼机的收藏热度更是只升不减。
现在的寻呼机,不仅是通讯工具,更是承载着80、90两代人的青春与回忆,甚至是人生中某个特定时刻的纪念和价值。所以它虽然已被淘汰了,但是它的价值还是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