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统通宝有收藏价值吗?
清代前期,钱币铸造以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为代表,此时的钱币铸造工艺精湛,钱文书法传承卓越,堪称中国古钱币文化之精华。清中期以后,由于宫廷和官府的腐化,其制作水平日渐疲软,在钱文和铸造工艺上皆失去前辈的风范。清晚期更是混乱,大钱小钱同时铸造,好钱坏钱混同流通,败落了中国的货币文化。
宣统通宝背鹤寿版别
清代咸丰朝以后,清政府以银本位币制取代了以前实施的银两用币制。新币制仍沿用方孔圆形钱,计值有当一两、当五钱、当二钱三种。清廷于宣统元年(1909)批准云南制造宣统元宝(旧币),宣统二年批准湖北改铸宣统元宝新币,铸量为乾隆元宝的十分之一。新币宣统通宝已发现多种版别,背文字画鹤者尤为罕见。
宣统通宝背宝泉红钱
宣统三年(1911),清政府下旨停铸“宣统元宝”新币,改铸“大清银币”。此后,宣统通宝仅见于民间收藏,其价值主要取决于铸造数量,以及是否有特别的版别。
近年来,清晚期钱币虽然流传甚少,但一些稀见品种仍不断传出拍卖好消息。如2016年,珍泉奖铜镜楼专场拍卖中,印有“宝福”二字的花钿钱币“宣统通宝”,就以512500元的高价成拍。日前,一台隶属陈延元的民国五年(1916)浙江建德张姓珍藏的宣统通宝拓本,在2019年上海沐文拍卖的上海图书馆“读的书”专场中,拍出了64300元的高价。
2019年,浙江建旭拍卖有限公司金秋艺术品拍卖会上,一组清宣统通宝宝泉局红钱大样6枚(配盒),以87500元高价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