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有哪些制锁工匠?
自明代至清代,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制锁匠师中已鲜有大名大姓的人物,而以姓氏流传较少。但在民间,却流传着一些“锁师傅”的名字。 其中,有“三张”之说。据称,清代制锁技艺“三张”,即“河北张荣、四川张小朋、湖南张庆”。三人技艺高强,以制作“防盗”锁著称。
张荣,据说是河北人氏,以制锁而传世。清代末期,其子随其进宫,被聘入“造办处”造锁作坊,其技在宫廷中流传不绝。
张小朋是四川人氏,生于光绪28年(1902年),是张荣先生的入室弟子。他善于制“防盗”锁,对锁的“锁芯”的研制尤为精通。他曾试制出“弹子锁”、“空芯锁”等,是锁业中的佼佼者。
张庆,是张氏三修之一,生于清末,祖籍湖南永州。他曾受张荣、张小朋二位先生的教诲,善制锁。据称,他研制的“长命锁”、“如意锁”和“鱼形锁”,别具一格,颇得人们喜爱。
在制锁方面,还有两位“锁师傅”的姓名,被人们世代传颂,一位是安徽人氏“程大黑”,一位是河北人氏“王大傻”。
程大黑与王大傻都是“铁匠”出身,且二人都是锁匠的高手。王大傻因在制锁上颇有造诣,遂被人们称为“锁王”。
“程大黑”和“王大傻”的故事很多,其中,关于二人如何被起名的故事,最为人津津乐道。
传说,程大黑原名为“程二黑”,王大傻原名为“王大三”。二人因对做“锁”感兴趣,遂分别拜“制锁”大师程一和、王二为“恩师”,学做“锁”并得其真传。二人学成后,各奔东西。
程二黑到安徽歙县做锁,后来到了绩溪的板桥头,开了铺子,以制锁为生。由于他的“锁”做得好,颇得人们的亲睐。后来,人们见他的名字是“程二黑”,就将他称为“程大黑”。
王大傻学成后,也学其师王二,在河北邢台县以做工为生,并开了作坊,做“大刀”。他做的“大刀”,既漂亮,又锋利,且被当地老百姓称之为“王大傻”大刀。
王大傻和程大黑,一个在安徽歙县,一个在河北邢台,在遥远的地域,做着同样的事情―制锁;他们不但技艺相仿,且后来都以“黑”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