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墨盒是什么意思?
墨盒是古人用于贮墨的盒匣,为文房珍品之一。墨盒分盖、身两部分,盒盖可以拆卸盒身,盒身内有铜板,板上刻有山水、花鸟鱼虫等图案,或文字,涂以腊脂,将磨完的墨汁倾入盒身,在铜板上反复轻碾,即可将墨迹印成浮雕图案,墨迹磨净后,以水洗之即可。盒上图案可以反复使用,方便好用。
墨盒流行于清代,制造中心在安徽屯溪,当地被称为“墨斗”。用以贮墨汁,以防凝固,造型与粉盒相近,圆形者多扁矮,少数作高桶形。
制作墨盒的材料有铜、银、玛瑙、紫檀、玉石等,而以铜制墨盒为多。铜制墨盒一般以黄铜、纯铜或青铜等为原料。在清代,铜质墨盒有水磨光亮的光盒,也有彩绘或用薄铜片嵌镶图案花纹的盒,更有浮雕书画,制作极其精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