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时候怀表很值钱吗?
在清代时,西方的钟表和其它商品一样成为商品,大批量输入中国,清宫内务府采办处不仅在国内采办钟表,也利用其它国家进贡和商人进京贸易的机会购买钟表,所以清代,特别是清代的中期和晚期宫内钟表的数量激增,仅现藏于故宫博物院钟表库内的钟表就有1000多件。
由于钟表的大量进入清宫和清宫内务府的制作,所以在清代钟表已不再是稀罕的珍玩,如清代著名笔记作者梁绍壬在《两般秋雨庵随笔》中写道:“西洋有自鸣钟,制极精巧,然尚是可玩之物,非切于实用也。余于壬子夏至京师,见懋隆铺内有小自鸣钟,仅如笔床大,以象牙为圈,内竖玻璃,中盘旋转,顶有十字丝,丝之前后各有刻度,以指拨动其盘,则一时之刻上下皆见,日夜长短刻皆可推算,真算学术之利器,制器者诚心匠巧思之极也。”
由梁绍壬这段话可知,清道光年间(壬子年为道光九年,即1829年)怀表已在北京懋隆铺“有小自鸣钟,仅如笔床大”,可置“象牙为圈,内竖玻璃”的表套盒中携带,这说明怀表在清道光年间北京已能买到,只是价格昂贵。梁氏称赞制表者是“心匠巧思之极”。
当时表价昂贵是因为清政府执行闭关政策,不仅限制外国商人来华贸易,也限制中国商人到国外经商。当时英国和瑞士造表工业已很发达,怀表产量很大价格也便宜。如果清政府不执行闭关政策,中国商人就会到英国和瑞士购买钟表销售到中国,国外大量表倾销中国,会使西方钟表价大跌水,大量进入清宫和进入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