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翡翠的品质好坏?
要区分一块翡翠的好坏,可大致从以下五点来分析: 色:颜色是评价翡翠最直观的因素,在天然、质地通透的条件下,色彩鲜艳的程度和均匀程度越高,则价值越大;如颜色不均匀,或颜色过于阴暗,无生气,价值则较低。对于中低档次的翡翠,行家会看重颜色的饱和度(鲜艳程度),而对于高档翡翠,行家更看重的是颜色的均匀度。一块好玉,应该颜色鲜明且均匀。当然,某些特殊造型需要,也可采用“阴阳脸”或者“半边脸”的制作工艺,但这只限于一些特色饰品,并不适合所有翡翠。
种:我们常说的种,指的是翡翠的结构,也就是结晶颗粒的大小与排列情况,这在行业内称之为“种质”。如果将晶体磨至完全看不到结构,种就称为老坑;而若将晶体保持一定结构,则称为新坑。对于中低档次的翡翠,种老坑与新坑的划分没那么严格,但对于高档翡翠(比如玻璃种、冰种等)来说,种老坑与新坑的划分就非常之明显了——老坑的玻璃种、冰种翡翠,细腻温润,透明度与亮度俱佳,如莹光闪耀,光彩夺目;反之,新坑的玻璃种、冰种翡翠,虽然也是晶莹剔透,但却少了灵动之气,看起来呆板生硬,如同镜子一般,少人问津。另外,种也是会随时间而发生变化的。一般来说,在充足的光照条件下,种会变得越来越差;而在暗处放一晚上后,种则会变得更好。在选购翡翠时,应尽量挑选暗处放置过后再观察一下的,这样的翡翠种才最好。
水:前面说到种,这里的水,指的就是透明度和光泽,这直接决定了翡翠的水灵灵程度。而衡量其优劣的标准有两个:一是透明度高,但光线柔和,不是那么刺眼;二是表面亮度和内部亮度均衡一致——内外都够透,都够亮,就像一潭清澈的泉水。
工:俗话说“三分原材料,七分制作工艺”,可见雕刻工艺对翡翠的重要性。好的做工应该做到线条流畅,比例协调,分寸得当,大处不粗糙,小处不含糊。另外,由于现在机器设备可以制作出很多精细的线条,因此手工雕刻的玉器逐渐减少,但是人工雕琢的韵味却是机器无法取代的。
瑕:任何事物都有瑕疵,翡翠也不例外。对于影响美观的裂纹、黑点、白点等,业内有“十珍九裂”的说法,意思就是十分漂亮的翡翠,其中有一分可能是存在瑕疵的。对此,我们不必强求完美无暇,因为太过完美的翡翠反而值得怀疑——太过完美无缺,可能仅仅是人工处理的结果。只要选择好的产地,买到的翡翠出现瑕疵的几率就会大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