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谁的书法作品最值钱?
楚人崇信巫术,擅长占卜。因此,楚地产生了一种独特的文体——卜筮辞,这种文体便是由主持宗教仪式的巫师在从事占卜活动时所使用的。楚地出土的战国时期竹简,便有着许多的卜筮之辞。郭沫若《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中曾经指出:“篆书笔调的流动,大抵是承继了卜辞、钟鼎的系统来的……这种文字书法是楚人所独擅,秦人似乎还不能尽下风。”楚简与楚帛书中篆书的笔调与西周春秋时期的金文、甲骨文有着十分明显的渊源关系,这从字形的结体和用笔、运笔的轨迹上可以看出。楚简帛书用笔较为流动、活泼,比之金文、甲骨文较为成熟、规范,结构也更加的自由、舒畅。如郭店简《老子》甲、乙、丙和上博简《恒先》中“道”的字形,都呈现出极强的书写性。它在继承早期文字书风神髓的基础上,创造出自己的独特面貌,从而向更为成熟的书法形态发展。楚简帛书的结构随势而变,意趣丰富,而行笔则更为讲究粗细变化和提按节奏,这与金文、甲骨文有着明显的区别。楚简帛书已经呈现出大篆书体演化的后期面貌,处于上承金文钟鼎,后启秦篆的书法史演进时期,因此楚简帛书成为大篆演化过程中至关重要的艺术形态。楚简帛书在结构上,对汉字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对小篆和汉隶的形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郭沫若先生认为:“秦隶,实由于楚简文字。”楚简帛书在文字的流变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使它在书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称它为书法演变过程中的“革命”和“解放”,一点也不为过。
楚简帛书经过近三千年的孕育后,在中国书法史上大放奇葩,它的出土对研究中国早期文字以及书法的发展演变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为继承和发展大篆书法艺术提供了新的营养。